[发明专利]一种茶具智能加工工艺及其环保茶盘制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1525.6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8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齐仁龙;张亚超;朱小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路小龙 |
地址: | 450064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具 烧制 环保茶盘 智能加工 制备 高岭土 成形处理 出窑处理 低温烧制 高温烧制 工艺步骤 绘图软件 烧结硬度 渗水问题 制备材料 红瓷土 美观度 风扇 图样 风吹 修整 阴干 制作 黏土 工作量 取出 制定 | ||
本发明公布提供了一种茶具智能加工工艺及其环保茶盘制备的方法,属于茶具制作领域,具体步骤如下:(1)工艺步骤制定:对茶具的外观进行设计并且使用绘图软件对茶具外观的图样进行设计;(2)茶具制备材料的确定:选取高岭土、红瓷土和黄黏土;(3)茶具制作:通过工艺进行成形处理,然后阴干和烧制;(4)出窑处理:烧制完成之后,将首先取出茶具,然后将茶具摆放在风扇下,用风吹先进行降温,再用水降温;本发明公布的烧制的材料密度大,尤其是提高了烧制温度,解决了低温烧制达不到的烧结硬度和密度的问题,解决了不能高温烧制渗水问题,是一种全新的陶艺,并且所经历的工艺使得茶具的美观度得到提升,减少了对产品后期的修整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布涉及一种茶具制备工艺和方法,具体是一种茶具智能加工工艺及其环保茶盘制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两年茶文化的流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商务接待的需求,各种茶叶成为节日礼品、单位福利。也带动了茶具的需求,很多爱茶的人希望有一套独一无二的茶具,茶具产品中以茶盘最为容易定制,但传统的流水线生产难以实现该类定制化需求,只能通过雕刻工艺实现,传统的雕刻机虽能提升雕刻生产效率,但由于茶具材料为硬度不高的木质,而茶具的工艺又较为精细,如果雕刻机的走刀路径不当或是刀具选择有误,不仅难以在雕刻过程实现精细雕刻,而且很容易产生毛刺影响产品质量,由于定制茶具的消费者通常对成品茶具的美观度要求很高,因此应尽量减少雕刻茶盘的毛刺,如何设计能雕刻精细茶具的加工工艺,是一个研究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布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具制备领域的茶具智能加工工艺及其环保茶盘制备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布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具智能加工工艺及其环保茶盘制备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工艺步骤制定:首先对茶具的外观进行设计,而在设计之前对市场上的茶具外观进行考察综合,然后构造更加合适的外观,使用绘图软件对茶具外观的图样进行设计,然后将图纸数据形成电子文档存储起来,再确定茶具可用雕刻机雕刻加工的构造区域,把该区域导入至雕刻机CAM模块中,将事先统计设计得到的尺寸数据输入雕刻机CAM模块内确定刀具的切割路径,然后在雕刻机CAM模块内,首先根据材料的厚度使得刀具的切割路径进行分层,一般材料厚度超过刀具最大切割深度的2至4倍时,进行分层,并且切割时,根据图案的大小从小到大,先里后外的顺序,并且当遇到穿透结构的加工时,对穿透的结构进行铣加工;
(2)茶具制备材料的确定:本制备方法选取高岭土、红瓷土和黄黏土,然后将三者混合在一起,按照比例1:2:2的分量进行混合,然后使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然后加入百分之80至100的水制成泥料;
(3)茶具制作:将步骤(2)得到的泥料通过工艺进行成形处理,然后阴干,然后对茶具本身进行修型,除去毛刺,然后再手工制作壶嘴、壶把,将其与壶体拼接在一起,然后在高温室里加热茶具2至4小时后,人工对茶具表面再进行细修,然后送入窑中进行烧制,烧制过程需要经历预热、排潮,温度由低到高,最高达到1100摄氏度,烧制12小时50分钟后凉窑;
(4)出窑处理:烧制完成之后,将首先取出茶具,然后将茶具摆放在风扇下,用风吹先进行降温,当温度降至30至50摄氏度,然后放入温度为10摄氏度的清水中冷却,然后吹干得到成品。
作为本发明公布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步骤(1)中保持使用的铣刀的尺寸为穿透结构的0.5至0.8倍的尺寸,避免过大损坏穿透结构内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公布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步骤(2)中粉碎过后的材料使用200目的筛子过滤,保证泥土的颗粒符合要求的大小。
作为本发明公布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步骤(3)中阴干分为低温阴干、中温干燥和高温干燥,所述的低温阴干温度为20摄氏度,所述的中温干燥温度为25摄氏度,高温干燥温度为30-35摄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科技学院,未经郑州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15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