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穿戴设备复制门禁卡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60030.1 | 申请日: | 2018-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8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朱侃杰;殷明君;夏卓卿;马娜;徐桢;江山;陈灏;王元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如一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禁卡 可穿戴设备 复制 读取 方法和装置 卡模拟模式 子单元 检测 安全存储区域 用户交互单元 安全芯片 复制单元 交换数据 射频信号 数据读写 用户体验 用户指令 启动子 数据写 读卡 门禁 刷卡 抬腕 优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复制门禁卡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用户指令,可穿戴设备进入复制门禁卡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启动NFC模块并使其进入读卡模式,检测作为复制对象的门禁卡;检测到门禁卡的NFC射频信号达到或超过设定强度时,可穿戴设备的NFC模块与门禁卡交换数据;可穿戴设备的NFC模块读取门禁卡ID及门禁相关数据,并将所读取的数据写到可穿戴设备内安全芯片的安全存储区域;可穿戴设备将自己切换到卡模拟模式。该装置包括用户交互单元和门禁卡复制单元。后者包括门禁卡检测子单元、数据读写子单元和卡模拟模式启动子单元。本发明优化了用户体验,使用户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复制自己的门禁卡,使用时抬腕刷卡即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复制门禁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小区物业、公司出入都带有门禁系统,目前市面上的门禁系统大都是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卡片实现的。有做成卡片形式的,也有做成钥匙扣形式的,人们出行需要随身携带。
近年来,通过NFC进行卡模拟的功能在各种设备上都出现了,常见的有内置NFC芯片的银行卡,可以靠近pos机进行支付;内置NFC芯片的门禁卡,进行开锁功能;内置NFC芯片的手机,进行公交与银行卡的支付。
NFC芯片通过13.56MHz的射频技术进行短距离高速率的通信,通常包括卡模拟、读卡器、点对点等工作模式。
智能穿戴设备也具有随身佩戴的属性,并且已有把公交卡、银行卡等功能做到智能穿戴设备中的方案。例如,出门问问的手表ticwatch2、华为的watch2、以及拉卡拉支付手环等,目前都是通过NFC的卡模拟模式进行运作。用户主动设置NFC所模拟的卡片比如公交卡、银行卡,然后通过手机从网络端下载公交、银行等卡片信息到设备中,然后使用时靠近地铁闸机或者银联pos机器进行相应的操作。
现有技术中,公交卡与银行卡都有国有具体实体公司运营,可以统一控制卡片的内容如银联与公交通卡公司,而门禁卡的发卡方分散且技术能力不一,无法做到从统一的地方下发卡片,而如果让用户直接找物业进行发卡,又会影响物业的商业模式。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亟需一种可穿戴设备复制门禁卡的方法和装置,通过使用可穿戴设备的读卡技术,将实体门禁卡复制到可穿戴设备中,从而实现抬手刷门禁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NFC模块使可穿戴设备实现门禁卡复制和门禁卡使用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复制门禁卡的方法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复制门禁卡的方法。该可穿戴设备复制门禁卡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用户指令,可穿戴设备进入复制门禁卡的功能;
可穿戴设备启动NFC模块,并使NFC模块进入读卡模式,在设定区域内检测作为复制对象的门禁卡;
当NFC模块检测到作为复制对象的门禁卡发出的NFC射频信号达到或超过设定强度时,可穿戴设备的NFC模块与作为复制对象的门禁卡交换数据信息;
可穿戴设备的NFC模块读取作为复制对象的门禁卡的ID以及门禁相关数据,并将所读取的数据写到可穿戴设备内的安全芯片的安全存储区域;
可穿戴设备将自己切换到卡模拟模式,从而模拟成门禁卡。
对于上述穿戴设备复制门禁卡的方法,在所述可穿戴设备进入复制门禁卡的功能之前,还包括对可穿戴设备复制门禁卡进行授权的用户授权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如一探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如一探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60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