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内部连接件的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48736.6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7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楼东浩;黄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楼东浩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顺涛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组合柱 纵向方向延伸 连接板 开口 内部连接件 方向延伸 相邻管壁 连接件 管壁 方向垂直 开口对准 开口相对 垂直的 制作 灌注 焊接 混凝土 延伸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内部连接件的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及其制作方法,所述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具有T形空腔并沿纵向方向延伸的T形钢管和灌注在T形空腔中的混凝土,T形钢管包括:焊接在一起的C形管和U形管,C形管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形成在C形管的两个相邻管壁之间的第一开口,U形管具有沿纵向方向延伸且形成在U形管的两个相邻管壁之间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准;至少一个连接板,其固定在形成第一开口的两个管壁之间并且沿与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和至少一个连接件,其固定在连接板和C形管的与第一开口相对的管壁之间,连接件沿与纵向方向和连接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内部连接件的T形 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逐步 加大。目前采用的异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中的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 存在以下问题:
(1)内部空间被分为多个狭小腔体,不利于钢管内混凝土浇筑, 同时内部的管壁竖向连接复杂;
(2)在管壁间加装对穿螺杆时需在管壁上开孔,加工制造复杂, 削弱了管壁的完整性,同时螺杆外凸影响建筑装修;
(3)管壁对混凝土约束能力较弱,影响承载能力与抗震性能。
为进一步推广异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应用,需研究开发一种受 力合理、制造安装简单且具有较高承载力和抗震性能的T形钢管混凝 土组合柱。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内部连接件的T形钢管混 凝土组合柱,所述T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包括具有T形空腔并沿纵向 方向延伸的T形钢管和灌注在所述T形空腔中的混凝土,其特征在于, 所述T形钢管包括:
焊接在一起的C形管和U形管,所述C形管具有沿所述纵向方向 延伸且形成在所述C形管的两个相邻管壁之间的第一开口,所述U形 管具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且形成在所述U形管的两个相邻管壁之 间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对准;
至少一个连接板,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板固定在形成所述第一开口 的两个管壁之间并且沿与所述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和
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板和所述 C形管的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管壁之间,所述连接件沿与所述纵向 方向和所述连接板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C形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 壁、第二管壁、第三管壁、第四管壁和第五管壁,所述U形管包括依 次连接的第六管壁、第七管壁和第八管壁,所述第一开口形成在所述 第一管壁和所述第五管壁之间,所述第二开口形成在第六管壁和第八 管壁之间,第六管壁和第八管壁的形成所述第二开口的边分别焊接至 所述第一管壁和第五管壁的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圆柱形连接杆,所述连 接板中设置有第三开口,在组装T形钢管时,所述圆柱形连接杆穿过 所述第三开口,所述圆柱形连接杆的第一端部被固定至所述第三管壁 的内表面,第二端部被固定至所述连接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圆柱形连接杆的邻近第二端部的 区段设置有螺纹并且所述圆柱形连接杆通过螺帽固定至所述连接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第三开口中套设有套筒形绝缘 橡胶垫,所述绝缘橡胶垫的内径与所述圆柱形连接杆的外径大致相 等,所述绝缘橡胶垫的外径与所述第三开口的直径大致相等,所述绝 缘橡胶垫的邻近第三管壁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第一唇缘, 所述绝缘橡胶垫的远离第三管壁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第 二唇缘,所述第一唇缘和所述第二唇缘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所述连接 板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唇缘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唇 缘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楼东浩,未经楼东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87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承载机制的变化改善原设计破坏形态的柱子
- 下一篇:一种自应力预紧索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