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飞行目标毁伤能力验证系统及其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45999.1 | 申请日: | 201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68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霍文妮;马佳佳;黄亮;戴成华;刘妙;林智伟;胡占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F42B35/02 |
代理公司: | 61204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顾潮琪<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71209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丸 安装装置 动态飞行 能力验证 引信 土堆 回收 试验 触发引信 传统仿真 分析计算 火炮发射 击中目标 间隔排列 金属射流 静态验证 模拟运动 试验系统 试验效果 火箭撬 经验证 零度角 战斗部 火炮 验证 防护 发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飞行目标毁伤能力验证系统及其试验方法,涉及毁伤验证领域,本发明在水平方向依次按照将弹丸回收土堆、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防护盾、火炮间隔排列,实心弹丸由火炮发射,以零度角发射实心弹丸,当实心弹丸击中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中的开关靶时,触发引信引爆破甲弹战斗部形成金属射流,击中目标弹丸,随后实心弹丸落入回收土堆,将实心弹丸回收,即可进行分析计算。本发明试验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试验结果经验证接近于真实情况,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解决了传统仿真或静态验证方法试验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本发明的试验系统成本低廉,相比采用火箭撬模拟运动目标的方法大幅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毁伤验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毁伤能力的验证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鉴于GBU-57、GBU-28等巨型钻地弹对我国核心阵地存在巨大威胁,多年来开展了对该类目标的毁伤研究,由于GBU-57、GBU-28等巨型钻地弹体积大、重量大、壁厚大(GBU-28为57mm,GBU-57为110mm)、运动速度高(600m/s),前期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静态、动态数值仿真等方法进行研究,同时也采用静态毁伤方法进行了静态毁伤能力试验验证。但以上通过仿真或静态验证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差别较大。此外,采用火箭撬模拟运动目标的方法相比仿真或静态验证方法更为接近真实效果,但火箭撬成本昂贵且其易被炸药损坏,限制了它的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对动态飞行目标毁伤验证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用于验证毁伤元对动态飞行目标的毁伤能力,且成本低,周期短,易于实现。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态飞行目标毁伤能力验证试验系统,包括回收土堆,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防护盾,实心弹丸和火炮,在水平方向依次按照将弹丸回收土堆、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防护盾、火炮间隔排列,实心弹丸由火炮发射。
所述的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包括开关靶安装件,毁伤元及引信安装筒固定架,毁伤元及引信安装筒和固定支腿,其中毁伤元及引信安装筒固定架在固定支腿上方,且与固定支腿固定连接;开关靶安装件在毁伤元及引信安装筒固定架上方,且与毁伤元及引信安装筒固定架固定连接;毁伤元及引信安装筒与毁伤元及引信安装筒固定架固定连接。
以火炮为模拟弹的发射装置,选用同尺寸实心弹丸为模拟目标,将破甲弹战斗部固定在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上,采用校靶装置使火炮瞄准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上的靶标,以零度角发射实心弹丸,实心弹丸以所要求的速度通过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当实心弹丸击中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中的开关靶时,触发引信引爆破甲弹战斗部形成金属射流,击中目标弹丸,随后实心弹丸落入回收土堆,将实心弹丸回收,观测毁伤效果,即可进行分析计算。
本发明还提供涉及一种动态飞行目标毁伤能力验证系统的试验方法,详细步骤如下:
步骤1:按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动态飞行目标毁伤能力验证系统,依次布置回收土堆,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防护盾,实心弹丸和火炮;
步骤2:调整火炮射角为零度,锁定调整装置,用校靶镜瞄靶,目标为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的开关靶十字中心;
步骤3:根据瞄靶情况调整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的位置和高度,并进行固定;同时将破甲弹战斗部固定在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上;
步骤4:在火炮上进行实心弹丸和发射药的装填;
步骤5:击发实心弹丸,实心弹丸击中毁伤元及引信安装装置的开关靶,起爆电路开通,实心弹丸起爆产生金属射流,金属射流高速运动击中实心弹丸;
步骤6:实心弹丸落入回收土堆,回收实心弹丸观察击穿情况,并进行测量与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459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