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血管内皮炎性损伤的炎症性病症防治药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32023.0 | 申请日: | 2018-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5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孙黔云;郭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A61K31/216 | 分类号: | A61K31/216;A61P29/00;A61P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原酸 病症防治 皮炎 炎症性 损伤 血管 补体旁路激活 急性肺损伤 血管炎症 炎症反应 磷酸化 小鼠 应用 诱导 防治 | ||
基于血管内皮炎性损伤的炎症性病症防治药物,所述药物为绿原酸,绿原酸在防治血管炎症性病症方面的应用。绿原酸可明显减轻补体旁路激活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的磷酸化及降低炎症反应程度有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原酸应用领域,特别涉及基于血管内皮炎性损伤的炎症性病症防治药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不仅构成了血管平滑肌组织与血液间的屏障,而且还具有调节血管张力、纤溶、抗凝、炎症反应等诸多重要生理调节活性的功能。EC不仅是诸多病征和病理损伤中重要的靶器官,而且还是重要的效应器官。多种损伤或刺激因素会导致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一旦持续,就会使内皮细胞出现损伤和凋亡,从而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引发后续的炎症和病理损伤。在急性肺损伤、脓毒症、缺血再灌注损伤、烧(创)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疾病和病征的发生和发展中,EC的活化、损伤及炎症效应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而在引起EC损伤的众多因素中,补体具有重要的病理作用。补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机体天然防御、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补体的过度激活会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尤其是补体旁路的过度激活在一系列疾病和病征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补体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的关键在于其激活后所导致的EC炎症反应。基于补体旁路激活引发的EC炎症反应是诸多相关病征发病中的重要共性机制。)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下简称CA),是由咖啡酸与奎尼酸生成的缩酚酸,是植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经莽草酸途径产生的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金银花、山银花、杜仲等诸多药材中;其产品分别为金银花提取物,杜仲提取物等,绿原酸被认为是众多药材和中成药抗菌解毒、消炎利胆的主要有效成分,通常被作为定性甚至定量的指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血管内皮炎性损伤的炎症性病症防治药物及其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基于血管内皮炎性损伤的炎症性病症防治药物,所述药物活性成分为绿原酸。
进一步的,所述绿原酸为丸剂,片剂,针剂或胶囊剂。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血管内皮炎性损伤的炎症性病症防治药物的应用具体为:绿原酸在防治血管炎症方面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绿原酸为医学常用药物,但之前医学上仅仅将绿原酸作为检测指示剂,并不作为具体的药用成分,均认为其不发生治愈效果,本发明经研究发现,绿原酸具有很好的治愈基于血管内皮炎性损伤的炎症性病症的作用,打破了现有的技术偏见,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绿原酸对急性肺损伤小鼠BALF中炎症介质和黏附分子的影响(n=8,M±SD);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其中(A:急性肺损伤小鼠BALF中IL-6的浓度;B:急性肺损伤小鼠BALF中TNF-α的浓度;C:急性肺损伤小鼠BALF中P-selectin的浓度;D:急性肺损伤小鼠BALF中ICAM-1的浓度)
图2绿原酸对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血清中炎症介质和黏附分子的影响(n=8,M±SD);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未经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32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