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镜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3956.7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2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知昭;神崎阳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入 凸部 倾斜面 像侧 铅锤面 物体侧 透镜 透镜单元 分型线 侧向 光学性能 镜筒内部 透镜侧面 透镜配置 大径部 小径部 有压 | ||
一种提高多个透镜配置并保持于镜筒内部的透镜单元的光学性能的技术。第二透镜(22)被压入至第四压入凸部(74)。从区域(64a)的下侧向像侧(L2)方向形成有压入凸部的第四压入凸部(74)。在第二透镜(22)的压入结构中,区域(64a)为大径部,供第四压入凸部(74)形成的区域为小径部。透镜侧面(220)具有:铅锤面(221);铅锤面(221)的像侧(L2)的像侧倾斜面(222);以及物体侧(L1)的物体侧倾斜面(223)。物体侧倾斜面(223)与铅锤面(221)间的边界为分型线(PL22)。在压入时,从锥形的像侧倾斜面(222)被压入至第四压入凸部(74)。在压入状态下,分型线(PL22)不会被压入至第四压入凸部(7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个透镜及对这些透镜进行保持的镜筒的透镜单元。
背景技术
透镜单元所用的塑料透镜使用例如由使一侧透镜面成型的固定模和使另一侧透镜面成型的可动模构成的模具并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将塑料透镜保持于镜头圆筒(镜筒)时,压入塑料透镜。此外,有时采用如下结构:通过以包围透镜面的外周的方式形成凸缘部,使透镜容易地保持于镜头圆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5-096580号公报
在当前的照相机市场中,随着车载用的遥感相机等的需要逐渐增加而追求更高性能的照相机。例如,在注塑成型塑料透镜时,从排除不良影响的观点出发,即使对在可动模与固定模的分型面的部分产生的细微的凸形的分型线也要采取对策。即,要求一种防止在压入塑料透镜时因分型线而导致透镜面产生歪曲或产生位置偏移等、提高光学性能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状况而作,提供一种透镜单元,防止在将塑料透镜压入镜筒时因形成于塑料透镜的分型线导致轴偏离或透镜面产生歪曲。
本发明是一种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以及镜筒,上述镜筒对上述多个透镜进行保持,上述多个透镜包括至少一块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型的塑料透镜,在上述塑料透镜的侧面形成有透镜侧压入部和分型线,其中,上述透镜侧压入部被压入上述镜筒,上述分型线由注塑成型时所用的模具的固定模和可动模的分型面形成,在上述镜筒的内周面形成有压入保持部和大径部,其中,上述压入保持部压入上述透镜侧压入部并进行保持,上述大径部在径向上比上述压入保持部大,上述大径部与上述分型线相对且形成于比压入部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
在将塑料透镜压入镜筒时,形成于塑料透镜的分型线不会被压入,因而能防止由产生于分型线的细微的突起部导致的透镜的轴偏离或歪曲的产生。即,能防止光学特性的降低。
也可以在比上述透镜侧压入部靠上述压入方向侧的位置形成有直径随着朝向上述压入方向侧变小的第一倾斜面。
由于形成有第一倾斜面即锥形,因而透镜朝镜筒的压入变得顺利。
也可以在比上述分型线靠与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形成有直径随着朝向与上述压入方向相反的一侧变小的第二倾斜面。
也可以上述塑料透镜具有透镜面和将上述透镜面的外周包围的凸缘部,在上述凸缘部的像侧表面形成有顶出销痕迹。
在塑料透镜的注塑成型时,尤其在从模具中分离出成型品的工序(开模工序)中,在使用顶出销的情况下,对不影响透镜面的设于透镜外周的凸缘部进行按压,因而能排除对透镜面的影响。
也可以上述顶出销痕迹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与上述凸缘部的物体侧表面相对。
在使顶出销抵住并按压凸缘部时,在顶出销的按压方向的前侧未形成透镜面而是凸缘部,因而能防止顶出销的力作用于位于顶出销抵接一侧的透镜面和相反侧的透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39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