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低聚肽及其工业化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2562.1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06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5 |
发明(设计)人: | 蔡木易;谷瑞增;鲁军;张海欣;潘兴昌;董哲;马勇;徐亚光;马永庆;陈亮;陆路;刘文颖;魏颖;刘艳;曹珂璐;王憬;李国明;周明;王雨辰;王雨晴;凌空;毕园;崔欣悦;秦修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J3/34 | 分类号: | A23J3/34;A23J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会景;黄健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麦 低聚肽 及其 工业化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低聚肽及其工业化生产方法,其中该小麦低聚肽组成中至少包括肽段AQ、IQ和SQQ。该小麦低聚肽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蛋白酶对谷朊粉实施酶解,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进行离心,并依次对离心液进行过滤、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处理。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工业化生产方法,能够保留具有谷氨酰胺补充剂功能的AQ、IQ和SQQ这三种功能性肽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低聚肽及其工业化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谷氨酰胺补充剂功能的小麦低聚肽及其工业化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小麦低聚肽是从小麦中获取的功能因子,具有天然无毒、价格低廉等特点,并且含有大量二肽、三肽等低聚肽,摄入后可迅速被机体吸收并发挥作用。研究表明,小麦低聚肽能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胆固醇上升,并且具有ACE抑制作用、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刺激机体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感染的能力,降低机体发病率等。此外,小麦低聚肽中含有高谷酰胺,能够有效调节神经,也可作肠功能障碍时的特殊营养物质。2012年国家卫生部《关于批准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小麦低聚肽作为新资源食品等的公告》中,批准小麦低聚肽作为新资源食品,确定了小麦低聚肽在食品行业中直接使用的合法地位。
小麦低聚肽一般是以小麦谷朊粉(小麦分离蛋白粉)为原料,经调浆、酶解、分离、提纯、干燥等工艺制得。在目前的生产工艺中,多注重小麦低聚肽中的低聚肽含量,并保留尽可能多的二肽及三肽,比如专利CN104593319A中就记载了一种小麦低聚肽的制备工艺,依次采用非特异性蛋白酶和特异性蛋白酶对小麦谷朊粉进行酶解后,所得酶解液依次经离心、微滤、阳离子交换、纳滤和超滤,制得小麦低聚肽产品。产品中分子量小于1000道尔顿的低聚肽占总蛋白的质量百分比超过90%,并且低聚肽至少包括VN、TFN、QVSQ、HGAQ、GGDNP和GTCGAG,使得该小麦低聚肽能够作为细胞培养基添加剂,可灵活地与多种基础培养基进行复配使用,用于对多种动物细胞进行无血清培养。
但是在小麦低聚肽的生产过程中,为了尽可能的保留较多的二肽、三肽等低聚肽,往往会在酶解液提纯过程中损失一些重要的功能性肽段,比如具有谷氨酰胺补充剂功能的异亮氨酰谷氨酰胺(Ile-Gln,IQ)、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AQ)和丝氨酰谷氨酰谷氨酰胺(Ser-Gln-Gln,SQQ)等,所以最终得到的小麦低聚肽产品中基本检测不到上述功能性肽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低聚肽,该小麦低聚肽中保留了丙氨酰谷氨酰胺(AQ)、异亮氨酰谷氨酰胺(IQ)和丝氨酰谷氨酰谷氨酰胺(SQQ)这三个功能性肽段。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小麦低聚肽的工业化生产方法,通过实施特定的纯化工艺,使具有谷氨酰胺补充剂功能的AQ、IQ和SQQ这三个功能性肽段得以保留。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小麦低聚肽,该小麦低聚肽组成中至少包括肽段AQ、IQ和SQQ。
具体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小麦低聚肽中,基于小麦低聚肽的总质量(干基),丙氨酰谷氨酰胺(AQ)的含量大于等于0.18%、异亮氨酰谷氨酰胺(IQ)的含量大于等于1.05%、丝氨酰谷氨酰谷氨酰胺(SQQ)的含量大于等于0.25%。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小麦低聚肽,其是通过对谷朊粉进行蛋白酶酶解后,再经分离纯化制得的,
其中,该分离纯化依次包括对酶解液实施离心、过滤、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和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
上述蛋白酶具体可以是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组合的两步酶解,一般是先采用碱性蛋白酶对谷朊粉进行酶解,酶解结束后再采用中性蛋白酶继续酶解,酶解结束后高温灭酶,然后对得到的酶解液实施后续的分离纯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2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