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水路控制装置的反渗透纯水机水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1878.0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1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邓见桥;王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见桥;王寒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C02F9/02;C02F10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范赤 |
地址: | 42301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路控制装置 反渗透纯水机 水路系统 三通 反渗透滤芯 反渗透系统 反渗透装置 无电力驱动 出水装置 低碳环保 过滤系统 限流装置 压力平衡 压力稳定 自动断水 储水罐 传统的 废水阀 进水阀 逆止阀 无压力 无噪音 前置 去除 无泵 无电 无压 阻流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水路控制装置的反渗透纯水机水路系统,包括前置过滤系统、水路控制装置和第一三通、无压储水罐、反渗透滤芯、出水装置、第二三通和逆止阀;整个系统无电、无泵、无进水阀、无废水阀、无压力开关,无噪音产生,实现无电力驱动条件下,通过限流装置实现了反渗透系统的压力稳定以及去除率稳定性,通过阻流设计实现了反渗透装置的自动断水功能,相对于传统的压力平衡设计有进一步的提高,且安全低碳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水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水路控制装置的反渗透纯水机水路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反渗透净水器产品在有的需要涉及到隔膜泵的使用,不仅产生大量的噪声,而且在逐步的使用过程中,受隔膜泵老化性能影响,堵转压力、流量都会衰减,噪音会逐渐增大,也影响产品的性能;另外部分产品在开启、关闭进入反渗透系统水源和保障反渗透系统制水过程中开机、停机;以及限流保压、系统冲洗的过程均采用废水阀、压力感应开关和进水阀,并通过PCB电脑板的控制程序对废水阀、压力感应开关和进水阀提供信号,在逐步的使用过程中,压力感应开关会受到PCB电脑板老化、性能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失灵、反复启动等故障,而且市面上的反渗透净水器产品大部分利用系统压力平衡的原理,切换各个水路进行系统的运行,无限流装置和阻流装置,在逐步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系统压力不稳定、产品脱盐率不稳定、产品无法停止拍废水等故障。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带有水路控制装置的反渗透纯水机水路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带有水路控制装置的反渗透纯水机水路系统,包括前置过滤系统、水路控制装置和第一三通,所述水路控制装置内依次设有进水腔、控水阀纯水腔、废水排水腔、废水储水腔和膜壳废水口连接腔,所述进水腔连通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腔与控水阀纯水腔间的流道内设有切换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或断开状态的水路阻断装置,所述控水阀纯水腔与废水排水腔、废水储水腔以及膜壳废水口连接腔共同的流道内设有两位三通阀芯,所述两位三通阀芯内设有与膜壳废水口连接腔连通的限流装置,所述前置过滤系统设置在水路控制装置的进水口上,所述废水储水腔连通有无压储水罐,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反渗透滤芯,所述反渗透滤芯的膜壳废水口与膜壳废水口连接腔连通,所述第一三通分别连通有出水装置、控水阀纯水腔和第二三通,所述第二三通另外两端分别与无压储水罐和反渗透滤芯的纯水口连通,所述反渗透滤芯纯水口与第二三通的连接管道上设有逆止阀。
进一步的,所述前置过滤系统包括串行连通的聚丙烯滤芯、活性炭滤芯和CTO滤芯。
进一步的,所述聚丙烯滤芯接入市政自来水。
进一步的,所述CTO滤芯与水路控制装置的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装置包括与第一三通连接的后置炭滤芯以及与后置炭滤芯连接的水龙头。
进一步的,所述两位三通阀芯切换废水排水腔、废水储水腔和膜壳废水口连接腔间的连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排水腔、废水储水腔和膜壳废水口连接腔间的连通状态包括:废水排水腔与废水储水腔连通、以及废水储水腔与膜壳废水口连接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储水腔通过废水储水腔上开设的无压储水罐废水连接口与无压储水罐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废水排水腔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废水排放口。
进一步的,所述控水阀纯水腔通过控水阀纯水腔上开设的反渗透膜壳纯水连接口与第一三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见桥;王寒,未经邓见桥;王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18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