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带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的混凝土底板及其制作的叠合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29404.6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8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陶忠;罗荣;朱清泉;徐彬;陈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10 | 分类号: | E04B5/10;E04C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弯薄壁型钢 预制底板 加劲 横向构造 纵向加劲 纵向受力钢筋 混凝土底板 钢筋 楼板 构造钢筋 预制 预制混凝土底板 高强混凝土 孔洞 保温隔热 叠合楼盖 隔音功能 抗震性能 承载力 叠合板 预留的 叠合 预埋 制作 穿过 施工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带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的混凝土底板及其制作的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横向构造钢筋、预制底板纵向受力钢筋、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构造钢筋;两个相同形状的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通过预制底板横向构造钢筋穿过其肋下部预留的孔洞且通过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构造钢筋连接两个肋上部,预制底板横向构造钢筋、预制底板纵向受力钢筋及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之间预埋在高强混凝土内形成预制混凝土底板。本发明制造简便、刚度大、便于工业化生产、所制成的带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的叠合楼盖具有施工方便、承载力大、抗震性能好、省模板、减轻楼板质量和增加了楼板保温隔热隔音功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带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的混凝土底板及其制作的叠合板,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叠合楼板采用的预制底板大部分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带肋底板,该带混凝土肋底板刚度小,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易折断,施工中需要设置大量支撑,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的发展要求。公开号为CN1254589C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肋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板,包括钢筋混凝土底板、钢筋混凝土纵向肋和底板预应力筋,此预制底板带混凝土穿孔肋,现穿钢筋方便,现浇叠合层混凝凝土后易形成双向受力楼板。但是该预制构件在运输和吊装中易折断,预制底板预应力筋制作工艺复杂,预制构件板的反拱值较大,底板较薄,其内部存在的预应力钢筋导致叠合后的楼板防火性能差,同时施工中需要设置较多的板底支撑,且不适用大跨度楼盖结构。
近年来国内钢-混凝土楼盖结构体系发展迅速,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用型钢做骨架,用压型钢板代替部分抗拉钢筋和模板,此楼板比钢筋混泥土楼板承载力更高。但是压型钢板必须安放在型钢梁的上翼缘,现浇的钢筋混凝土与型钢接触面小,防止滑移还需要焊接圆梁栓定位,施工工艺繁琐,特别是型钢腹板和上翼缘外露的地方需要涂防火涂料保护,建筑成本高,楼盖隔音隔热性能差。公开号为CN101769030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带工字钢钢骨肋混凝土底板,在预制混泥土底板内预埋了型钢,此方式提高了预制底板初始刚度,增大了楼板的承载力,但是用钢量过大,增加了建筑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叠合楼板用预制底板和钢-混凝土楼盖结构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带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的混凝土底板及其制作的叠合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带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的混凝土底板,包括预制底板横向构造钢筋2、预制底板纵向受力钢筋3、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构造钢筋5;两个相同形状的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通过预制底板横向构造钢筋2穿过其肋下部预留的孔洞且通过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构造钢筋5连接两个肋上部,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之间、预制底板横向构造钢筋2、预制底板纵向受力钢筋3预埋在高强混凝土7内形成预制混凝土底板1。
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1内设有一组以上的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其中一组由两个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组成。
所述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上预留长方形或圆形孔洞6,用于横向穿孔预应力/非预应力钢筋/钢丝/钢绞线9穿过。
所述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为镀锌钢带板通过冷弯加工成型制成。
所述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为上下翼缘及腹板处各有一道加劲肋的内卷边C型槽钢;或者
所述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为上翼缘无加劲肋且下翼缘及腹板处各有一道加劲肋的C型槽钢;或者
所述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为上下翼缘及腹板处各有一道加劲肋的C型槽钢。
所述高强混凝土7强度大于或等于C40。
一种采用预制带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的混凝土底板制作的叠合板,横向穿孔预应力/非预应力钢筋/钢丝/钢绞线9穿过孔洞6,将平行拼接后的预制混凝土底板1连接,纵向加劲冷弯薄壁型钢肋4两侧肋上部及顶部为后浇泡沫混凝土8,形成叠合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29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性仿石材铝单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叠合板预制结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