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治沙造林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0700.7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7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高万功;徐生福;王鸿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万功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兰州智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2201 | 代理人: | 赵立权 |
地址: | 733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玉米 秸秆 治沙 造林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治沙造林的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春季在沙丘迎风坡中部,按照行间垂直于主风方向、株间平行于主风方向挖掘种植穴;第二步,在挖好的种植穴迎主风方向一侧,栽种一束经过捆扎的玉米秸秆;第三步:在种植穴中部栽种2‑5株一丛的梭梭苗木;第四步,苗木栽入后将湿沙填入种植穴内,随后再用湿沙将种植穴填平,并将穴内湿沙踏实;第五步,向踏实的种植穴内加水,待穴内的水完全渗入后,再将挖出后剩余的细沙覆到种植穴上。本发明方法资金投入量小,劳动量低,平均保存率、灌木盖度、苗木生长量等技术指标均较高,方法切实可行;同时还实现了玉米秸秆的有效利用,造林过程生态环保,不带来任何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治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治沙造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情况严重,沙漠面积大,防沙治沙任务重。目前,西北沙化地区多采用草方格沙障进行治沙造林,草方格沙障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原材料,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沙障,然后在方格内栽种苗木,达到削弱风力、保护苗木生长的作用。但采用草方格沙障治沙造林所需资金多,劳力投入大,根据申请人的测算,采用草方格造林平均每亩需要投资800元左右,这对欠发达的沙化地区来讲资金压力很大。因此,必须要寻求一种投资小且成活率高的治沙造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投资小且成活率高的治沙造林方法。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治沙造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春季在沙丘迎风坡中部,按照行间垂直于主风方向、株间平行于主风方向挖掘种植穴,种植穴的长度方向与主风方向一致,挖穴过程中将沙丘表层的干沙和下部的湿沙分开堆放;
第二步:在挖好的种植穴迎主风方向一侧,栽种一束经过捆扎的玉米秸秆;
第三步:在种植穴中部栽种2-5株一丛的梭梭苗木,梭梭苗木要求根系在30cm以上、地上部分高度在40cm以上,且苗木栽种前要进行泥浆蘸根;
第四步:苗木栽入后将湿沙填入种植穴内,当湿沙的填入深度超过30cm时将苗木轻轻上提,使苗木根系舒展,随后再用湿沙将种植穴填平,并将穴内湿沙踏实;
第五步:向踏实的种植穴内加水,待穴内的水完全渗入后,再将挖出后剩余的细沙覆到种植穴上。
进一步地,第一步中,行间距要求为1.5-4m,株间距要求为1.5-3m。
进一步地,第一步中,所述种植穴的长度为30-50cm、宽度为20-40cm、深度为30-50cm。
进一步地,第二步中,所述玉米秸秆束由4-8根玉米秸秆捆扎而成。
进一步地,第二步中,所述玉米秸秆束的高度为50-80cm且其地上部分的高度为40-60cm。
进一步地,第五步中,加水量为5-10升。
本发明治沙造林方法可形象概括为“一束玉米秸秆、一丛苗、一桶水”,方法简单高效。栽种的玉米秸秆束可有效抵挡风沙侵蚀,保护栽种的梭梭苗木。玉米秸秆束截面积大、高度较高、结构强度较麦草等更好,相较于草方格10-20cm的地上高度,玉米秸秆束的地上高度可达40-60cm,因此能有效抵御风沙。并且由于玉米秸秆束正对主风方向,吹落的细沙积留于玉米秸秆束的前方和两侧,从而可以避免秸秆束后侧的苗木被细沙埋覆。与草方格沙障的构筑相比,玉米秸秆束的制作和栽种劳动量小,而且本发明方法中一丛苗木只需栽种一束玉米秸秆。另外,玉米秸秆比麦草秸秆更为廉价易得,使用量更小,进而大大降低了投资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万功,未经高万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0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附石盆景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苗木高效种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