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良好机械性质的热塑性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780078576.1 | 申请日: | 201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81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D.E.旺德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L5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维升;林毅斌 |
地址: | 德国勒***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塑料 乙烯 高温凝胶渗透色谱 聚苯乙烯 芳族聚酯碳酸酯 烯烃三元共聚物 芳族聚碳酸酯 热塑性模塑料 热塑性组合物 烯烃共聚物 制备模制品 重均分子量 机械性质 邻二氯苯 聚合物 官能化 模制品 聚酯 溶剂 标样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热塑性模塑料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下列成分:A)选自芳族聚碳酸酯、芳族聚酯碳酸酯和聚酯的至少一种聚合物,B)至少一种用酐官能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乙烯‑α‑烯烃三元共聚物,其中通过使用邻二氯苯作为溶剂对照聚苯乙烯标样的高温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的组分B的重均分子量Mw为50000至500000 g/mol,还涉及制备模塑料的方法、模塑料本身、所述组合物或模塑料用于制备模制品的用途和模制品本身。
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热塑性模塑料的热塑性组合物、制备热塑性模塑料的方法、模塑料本身、所述组合物或模塑料用于制备模制品的用途和模制品本身。
本发明特别涉及热塑性聚碳酸酯组合物。
聚碳酸酯组合物早已为人所知,并且由这些材料产生用于多种多样应用的模制品,例如在汽车行业中、用于轨道车辆、用于建筑行业、在电气/电子行业中和在家用电器中。通过改变配方成分的量和性质,可以使该组合物和因此所得模制品在其热、流变和机械性质方面在宽范围内适合各自应用的要求。
聚碳酸酯本身的特征在于极好的加热尺寸稳定性和在室温下的高韧度。为了改进在低温下的韧度,聚碳酸酯通常与作为弹性组分的具有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合共混配对物进行混合。
所用的这类抗冲改性剂的实例是具有由含丁二烯的核和由乙烯基(共)聚合物构成的接枝壳制成的核壳结构的接枝聚合物,所述接枝壳应确保改性剂与聚碳酸酯和可能包含在该混合物中的其它聚合物组分的(部分)相容性。
例如,EP 0 315 868 A2描述了在聚碳酸酯组合物中使用由微粒状二烯橡胶和由乙烯基单体构成的接枝壳制成的接枝聚合物。该模塑料的特征在于低温下的良好韧度和良好的耐汽油性。
WO 2013/045544 A1公开了具有良好抗冲击性、流动能力和耐化学品性的阻燃PC/ABS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聚碳酸酯、接枝聚合物和无橡胶的α-烯烃三元共聚物。该模塑料特别适用于电气和电子行业中的薄壁外壳部件。
US 2015/0353732 A1公开了包含聚碳酸酯和/或聚酯、任选抗冲改性剂和阻燃剂以及含有用马来酸酐官能化的聚烯烃的增容剂的组合物。通过该增容剂,实现改进的抗冲击性。
WO 2013/045552 A1公开了由聚碳酸酯和无机填料制成的热塑性模塑料,其包含0.01至0.5重量份的至少一种酐改性α-烯烃三元共聚物并具有高水平的刚度和良好韧度。
US 2014/0329948 A1公开了抗冲改性和玻璃纤维增强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具有高刚度和良好的热和流变性质以及良好的阻燃性。该组合物包含聚碳酸酯、阻燃剂、玻璃纤维和酐改性α-烯烃三元共聚物。
WO 2015/ 189761公开了包含聚合物基质、化学反应性抗冲改性剂和导热填料的导热热塑性组合物。公开了用马来酸酐接枝的乙烯共聚物作为化学反应性抗冲改性剂。该组合物的特征在于良好的热导率和韧度。
现有技术中描述的组合物的特征要么在于具有良好韧度,要么在于良好可加工性。另一限制在于聚碳酸酯和抗冲改性的聚碳酸酯对各种化学品和化学品制剂,例如乳霜的耐化学品性。具有良好熔体流动能力的制剂特别表现出对各种化学品的还更显著的敏感性。但是,对许多应用而言有利的是,提供具有良好熔体流动能力和提高的对化学品和化学品制剂的耐受性的低温韧性模塑料,其例如用于薄壁应用或复杂部件几何。
因此希望提供由于良好熔体流动能力而可良好加工并且同时也能够制备具有甚至在低温下良好韧度的模制品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的特征还应在于显著提高的对各种介质的耐受性以及高的加热尺寸稳定性。
令人惊讶地,现在已经发现用于产生热塑性模塑料的组合物表现出有利的性质,其中所述组合物包含下列成分:
A) 选自芳族聚碳酸酯、芳族聚酯碳酸酯或聚酯的至少一种聚合物,
B) 至少一种用酐官能化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或乙烯-α-烯烃三元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思创德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800785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