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虾类工厂化养殖立体循环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903643.2 | 申请日: | 201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1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轩;刘勇虎;唐建洲;李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市青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A01K63/04;A01K61/59;C02F10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曾龙 |
地址: | 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开***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池 工厂化养殖 臭氧发生器 虾类 立体循环水 循环水装置 紫外线杀菌器 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 生态环境 水中氨氮 循环利用 亚硝酸盐 养殖废水 养殖模式 重新利用 处理水 养殖池 铆接 焊接 废水 增设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虾类工厂化养殖立体循环水系统,包括水处理池和养殖池,所述水处理池包括循环水装置、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器,所述循环水装置设于水处理池上侧,所述循环水装置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水处理池,所述臭氧发生器设于水处理池左侧,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于水处理池。该一种虾类工厂化养殖立体循环水系统,通过增设的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器能够有效除去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处理水重新利用,实现殖废水的循环利用,提高虾类的成活率,提高产量。解决工厂化养殖中的成活率低、密度不高、产量低的问题,为工厂化养殖提高有效的养殖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虾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虾类工厂化养殖立体循环水系统。
背景技术
虾,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长身动物,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种类很多,包括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对虾、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龙虾等。目前传统的室内工厂化高密度养殖往往面临着养殖水体的高氨氮及高亚硝酸盐的问题,在养殖过程中要解决此问题,往往通过大量换水来缓解有害物质引起的伤害,但是换水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如虾的应激等反应,造成虾类大量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率;同时,大量养殖废水的排出,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及浪费,无形增加了养殖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虾类工厂化养殖立体循环水系统,具备杀菌消毒水循环的优点,解决了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虾类工厂化养殖立体循环水系统,包括水处理池和养殖池,所述水处理池包括循环水装置、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器,所述循环水装置设于水处理池上侧,所述循环水装置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水处理池,所述臭氧发生器设于水处理池左侧,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于水处理池,所述紫外线杀菌器设于水处理池下侧,所述紫外线杀菌器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于水处理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循环水装置包括进水管、水泵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于循环水装置下侧,所述进水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循环水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泵设于进水管上侧,所述水泵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于进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水管设于水泵右侧,所述出水管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水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养殖池底部采用倾斜结构,所述养殖池底部上侧通过镶嵌的方式设有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的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器能够有效除去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处理水重新利用,实现殖废水的循环利用,提高虾类的成活率,提高产量。解决工厂化养殖中的成活率低、密度不高、产量低的问题,为工厂化养殖提高有效的养殖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养殖废水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虾类工厂化养殖立体循环水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虾类工厂化养殖立体循环水系统中养殖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处理池-1、养殖池-2、循环水装置-3、臭氧发生器-4、紫外线杀菌器-5、进水管-6、水泵-7、出水管-8、过滤网-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市青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市青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9036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