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铝盐加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38999.2 | 申请日: | 201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77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伍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财信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2460 重庆市荣昌***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调节 压力阀 铝盐 加药管路 溶解池 支路 加药系统 计量泵 截止阀 溢流 过滤器 开启压力 加药 流量计 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 管路维修 系统停机 依次串联 溶解液 并联 串联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铝盐加药系统,包括由至少两个铝盐溶解池构成的溶解池组,以及由至少两个并联的加药管路构成的加药管路组,溶解池组与加药管路组串联后,再分成两条加药支路;加药管路包括依次串联的截止阀、过滤器、计量泵、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压力表、流量计、截止阀,在计量泵与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之间接有溢流支路,溢流支路的末端接至过滤器与计量泵之间,溢流支路上安装有第二手动调节压力阀,第二手动调节压力阀的开启压力大于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的开启压力;在每条加药支路上设置有截止阀。解决现有的高效铝盐加药系统效率低、管路维修或清理铝盐溶解池时需系统停机,以及多余溶解液排放浪费及污染环境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铝盐加药系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入铝盐作为絮凝剂,即将铝盐与自来水在溶解池充分搅拌溶解,再通过管路输送到二沉池或絮凝池使用。
如图2所示,在铝盐溶解池1前方的主管路上设置有截止阀2,在铝盐溶解池1后方的主管路上依次串联截止阀2、过滤器3、计量泵4、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5、压力表6、流量计7、截止阀2后,再分成两支路接至不同的加药点,且在每条支路上设置有截止阀2。计量泵4与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5之间的管路上接有溢流支路用于排放多余的溶解液。溢流支路上安装有第二手动调节压力阀8,第二手动调节压力阀8的开启压力大于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5的开启压力。正常加药时,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5打开,第二手动调节压力阀8关闭,一旦主管路的压力超过了设定值时,第二手动调节压力阀8打开,对多余的溶解液进行排放。该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一管路系统,加药效率低,一旦管路出现故障或清理铝盐溶解池时,系统停止运行;多余的溶解液排放造成浪费并污染环境。另外,由于流体压力和流量不稳定造成管道振动较大,存在下游仪表和设备损坏的风险;压力表仅显示系统压力,流量计7的出口端压力无法观察得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高效铝盐加药系统效率低、管路维修或清理铝盐溶解池时需系统停机,以及多余溶解液排放浪费及污染环境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铝盐加药系统,包括由至少两个铝盐溶解池构成的溶解池组,以及由至少两个并联的加药管路构成的加药管路组,所述溶解池组与加药管路组串联后,再分成两条加药支路分别接至二沉池加药点和絮凝池加药点;两个铝盐溶解池共用同一自来水接入管路,且每个铝盐溶解池的进水管上配备有一个截止阀,出水管上配备有一个截止阀;所述加药管路包括依次串联的截止阀、过滤器、计量泵、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压力表、流量计、截止阀,在计量泵与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之间接有溢流支路,溢流支路的末端接至过滤器与计量泵之间,溢流支路上安装有第二手动调节压力阀,第二手动调节压力阀的开启压力大于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的开启压力;在每条加药支路上设置有截止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计量泵与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之间的管路上还串联有脉动阻尼器,所述溢流支路的前端接在第一手动调节压力阀与脉动阻尼器之间。在主管路上增设脉动阻尼器,脉动阻尼器是一种用于消除管道内液体压力脉动或者流量脉动的压力容器,可起到稳定流体压力和流量、消除管道振动、保护下游仪表和设备、增加泵容积效率等作用;
除主管路上的压力表显示系统压力外,脉动阻尼器自带压力显示表,用于显示流量计出口端的压力。
进一步,所述过滤器采用y型过滤器,计量泵采用下进上出的液压隔膜计量泵。y型过滤器过滤效果好,价格低;液压隔膜计量泵可根据被计量介质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材质,适用范围广,内置过压安全保护阀,省去了一般计量泵安装旁路的麻烦,既节省了空间,又增加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财信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财信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389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