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7929.0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5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俞建德;曹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谢潇 |
地址: | 315812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藻 增氧装置 分离筒 固定式 网袋 水域 本实用新型 侧壁 浮子 内腔 藻类 好氧生物降解 排水管 安全环保 二次污染 化学药剂 上端开口 水泵安装 水体增氧 提供条件 藻类去除 增氧处理 可拆卸 有效地 充氧 移除 水泵 过滤 河道 体内 灵活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分离筒和网袋、水泵及浮子,网袋可拆卸地安装在分离筒的内腔的上部,网袋用于过滤并收集藻类,浮子固定在分离筒的侧壁上,水泵安装在分离筒的内腔的底部,分离筒的侧壁的下部安装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占地小,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使用过程中无需移动,且使用后方便移除,适用于小水域的藻类去除及水体增氧。该除藻增氧装置能够有效地将河道等水体内的藻类收集起来,并对水域进行充氧处理,为好氧生物降解提供条件,此外,该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对水域的除藻和增氧处理,无需使用化学药剂,安全环保,不会造成水域的二次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废水大量排入内河,导致内河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藻类大量繁殖,此外,居民区、旅游景点、农田等地的小水域中藻类聚集现象也十分严重。藻类个体大小通常在微米级,打捞难度较大,打捞效率低下。目前的灭藻措施以化学方法为主,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除藻,虽然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杀灭藻类,但化学药剂会对水体产生新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该装置占地小,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使用过程中无需移动,且使用后方便移除,适用于小水域的藻类去除及水体增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分离筒和网袋、水泵、浮子及供电装置,所述的网袋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的分离筒的内腔的上部,所述的网袋用于过滤并收集藻类,所述的浮子固定在所述的分离筒的侧壁上,所述的水泵安装在所述的分离筒的内腔的底部,所述的水泵由所述的供电装置供电,所述的分离筒的侧壁的下部安装有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占地小,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使用过程中无需移动,且使用后方便移除,适用于小水域的藻类去除及水体增氧。因水面以下5~40cm左右的位置通常是藻类聚集的深度,因此,使用前,将该除藻增氧装置置于小水域的水体内,并保证装置浸没在水下5~40cm左右的深度,从而有效地将藻类吸入并进行过滤拦截。使用时,打开水泵,装置周围的水和藻类不断经分离筒的上端涌入,藻类由网袋过滤拦截,水流经网袋进入分离筒的内腔的下部并经排水管射流出去,从而对水域起到充氧效果。使用过程中可定期清理网袋内的藻类,收集的藻类可作为肥料或沼气原料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能够有效地将河道等水体内的藻类收集起来,并对水域进行充氧处理,为好氧生物降解提供条件,此外,该固定式除藻增氧装置对水域的除藻和增氧处理,无需使用化学药剂,安全环保,不会造成水域的二次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水管的数量为一根或多根,多根所述的排水管等间隔排布在所述的分离筒的侧壁上,一根或多根所述的排水管上安装有流量计,所述的流量计由所述的供电装置供电。通过流量计可对排水管射流的水的流量进行检测,便于操作人员确定网袋清理的时间节点。
进一步地,每根所述的排水管上开设有沿排水管长度方向等间隔排布的多个布气孔。布气孔可起到布气作用,进一步提升增氧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供电装置为太阳能供电装置,所述的太阳能供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所述的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的浮子上。太阳能供电装置节能环保,安装灵活,便于操作人员在使用前移动除藻增氧装置,确定最佳放置地点。
作为优选,所述的浮子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的浮子等间隔排布在所述的分离筒的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79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