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7853.1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5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俞建德;曹霞;方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谢潇 |
地址: | 315812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藻类 除藻 收集装置 增氧装置 集藻槽 提升泵 分离装置 可移动式 输送装置 提升装置 推进系统 软管 出口端 藻液 供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 标准模块化 有效解决 藻类污染 后腔体 拆卸 拼装 水中 增氧 转运 河道 湖泊 水域 海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包括主体、吸藻系统、除藻系统、推进系统和供电系统,吸藻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吸藻装置,除藻系统包括藻类分离装置、刮藻输送装置、藻液提升装置和藻类收集装置,藻类分离装置用于将藻类从水中分离,藻液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泵和集藻槽,集藻槽设置在刮藻输送装置的后端的下侧并位于后腔体的后部,提升泵安装在集藻槽内,提升泵的出口端连接有软管,软管的出口端与藻类收集装置相连,藻类收集装置安装在主体的上侧,推进系统安装在主体上。该除藻增氧装置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方便就地拼装、拆卸、转运和使用,能够有效解决藻类收集难题,适用于河道、湖泊、海洋等易发生藻类污染的各种水域的除藻增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废水大量排入内河,导致内河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藻类大量繁殖。藻类个体大小通常在微米级,打捞难度较大,打捞效率低下。目前的灭藻措施以化学方法为主,通过化学药剂进行除藻,虽然化学药剂可以有效杀灭藻类,但化学药剂会对水体产生新的较大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该装置兼具藻类物理分离及收集和水域增氧功能,适用于河道、湖泊、海洋等易发生藻类污染的各种水域的除藻增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移动式除藻增氧装置,包括主体、吸藻系统、除藻系统、推进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的主体上安装有操作室、电控箱和浮体,所述的供电系统用于向装置供电,所述的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工作腔体,一直立的隔板将所述的工作腔体分隔为前后设置的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的吸藻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吸藻装置,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吸藻装置设置在所述的前腔体内,所述的除藻系统包括藻类分离装置、刮藻输送装置、藻液提升装置和藻类收集装置,所述的藻类分离装置用于将藻类从水中分离,所述的藻类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的主体上,所述的藻类分离装置的入口端位于所述的后腔体内并与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吸藻装置的出口端相连,所述的刮藻输送装置设置在所述的藻类分离装置的后侧并位于所述的后腔体的上部,所述的藻液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泵和集藻槽,所述的集藻槽设置在所述的刮藻输送装置的后端的下侧并位于所述的后腔体的后部,所述的提升泵安装在所述的集藻槽内,所述的提升泵的出口端连接有软管,所述的软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的藻类收集装置相连,所述的藻类收集装置安装在所述的主体的上侧,所述的推进系统安装在所述的主体上,所述的推进系统用于推动所述的主体沿水域前行。
本实用新型除藻增氧装置采用标准模块化设计,方便就地拼装、拆卸、转运和使用,能够有效解决藻类收集难题,适用于河道、湖泊、海洋等易发生藻类污染的各种水域的除藻增氧。本实用新型除藻增氧装置中的吸藻装置可以采用潜污泵等各种现有技术,藻类分离装置可以采用涡凹气浮装置、多级气浮装置等各种气浮装置。因水面以下5~40cm左右的位置通常是藻类聚集的深度,因此,使用前,将该除藻增氧装置置于水域中,并保证装置浸没在水下5~40cm左右的深度。工作时,夹带有藻类的水流经吸藻装置进入藻类分离装置,藻类得到有效分离,并经刮藻输送装置送入集藻槽,再由提升泵送入藻类收集装置收集,打包装袋后可作为肥料或沼气原料等,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系统可推动主体沿水域前行,并对水域进行增氧处理,为好氧生物降解提供条件。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腔体的前端安装有进藻口,所述的进藻口为入口大、出口小的喇叭状,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吸藻装置的入口端靠近所述的进藻口的出口。进藻口为入口大、出口小的喇叭状,一方面更利于藻类的大面积收集;另一方面,由于口径逐渐变窄,可提高夹带有藻类的水流进入本实用新型除藻增氧装置的速率,提升除藻增氧效率。本实用新型除藻增氧装置投入使用后,进藻口的入水深度在10-35cm,因一般藻类富集在水面以下30cm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7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污水管网的水净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造纸污水气浮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