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肠道微生物一体式采集、分装及保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806216.2 | 申请日: | 201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17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周弘康;黄菊芳;余巧玲;曾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样针筒 储存管 肠道微生物 过滤网 采样 推块 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一端连接 保存器 分装 采集 粪便样本 耗氧装置 滑动连接 螺纹连接 常温下 过滤口 软毛刷 管盖 管内 位块 下端 氧气 过滤 样本 消耗 保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道微生物一体式采集、分装及保存器,包括储存管和采样针筒,所述采样针筒位于储存管内部且采样针筒与储存管滑动连接,所述采样针筒一端连接有密封圈,所述采样针筒通过密封圈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采样针筒另一端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一侧螺纹连接有采样帽,所述采样帽内侧连接有过滤网,所述推块两端均设置有软毛刷。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采样帽内侧设置过滤网,利用过滤网进行三次过滤,提升粪便样本的提取精度,并且过滤口的大小逐级分布,科学合理,同时储存管设计既可在常温下保存样本,又可以在低温下使用,在管盖的下端加入耗氧装置,可以消耗管内的氧气,最大限度地护保护肠道微生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肠道微生物一体式采集、分装及保存器。
背景技术
粪便检测作为临床常规化验检查项目之一,可较为直观地了解胃肠道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等。在粪便检测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采样针筒进行粪便采样,再将采集的样本装入与之配套的保存管体内密封保存,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
现有的肠道微生物采集及保存装置结构较为单一,采集过程及保存过程不够严密,分装过程中容易使粪便样本接触到空气,影响检测效果,并且在保存的同时粪便样本本身及保存管内部会含有一定量空气,不进行有效分离同样会影响样本的保存质量;此外,对该保存器的二次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清洗,现有的保存器清洗不便,影响使用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肠道微生物一体式采集、分装及保存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道微生物一体式采集、分装及保存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肠道微生物一体式采集、分装及保存器,包括储存管和采样针筒,所述采样针筒位于储存管内部且采样针筒与储存管滑动连接,所述采样针筒一端连接有密封圈,所述采样针筒通过密封圈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采样针筒另一端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一侧螺纹连接有采样帽,所述采样帽内侧连接有过滤网,所述推块两端均设置有软毛刷,所述储存管上端连接有管盖,所述限位块通过密封圈与管盖连接,所述管盖内部设置有耗氧槽,所述储存管内部下端设置有过滤塞,所述储存管下端一侧连接有转轴,所述储存管通过转轴连接有保存槽。
进一步地,所述耗氧槽内部分别设置有脱氧剂和氧气指示剂。
进一步地,所述推块两端均设置有螺栓,所述软毛刷通过螺栓与推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存管内侧连接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塞上表面连接有连接口,所述采样针筒通过推块与连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和保温层均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保存槽一侧连接有卡扣,所述保存槽通过卡扣与储存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采样帽内侧设置过滤网,由于粪便样本采集过程中因为常常还有一些大的颗粒状物质及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对于粪便采集后肠道微生物及一些生化分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多级过滤及离心过程,利用过滤网进行三次过滤,解决以上问题,并且过滤口的大小逐级分布,科学合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严密的设计结构,由于对于肠道微生物来说,大多数为厌氧微生物,暴露在氧气中很容易造成其死亡,而该采样器在采样过程中采样时间短,接触空气少,并且节省了转移及分装的步骤,既节省时间,又极大地避免了肠道微生物接触空气的机会,保证了检测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储存管既可在常温下保存样本,又可以在深低温下使用,并且在管盖内部加入了耗氧环节,以氧气消耗及指示装置进行观察和提醒,可以消耗管内的氧气,最大限度保护保护肠道微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8062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