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杆衬套的油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668049.X | 申请日: | 201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4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彪;蔚兴建;王志刚;李壮;王丽峰;韦良锦;赵国权;邵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9/04 | 分类号: | F16C9/04;F16C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呼先军;高清峰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槽结构 连杆衬套 主油槽 本实用新型 内表面 叉形 油槽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杆衬套的油槽结构,该油槽结构设置在连杆衬套的内表面,油槽结构包括Y形主油槽,Y形主油槽的头部叉形的中间位置设有延伸油槽。该油槽结构通过改善现有的油槽结构,可以提高连杆衬套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杆衬套,特别涉及一种连杆衬套的油槽结构。
背景技术
连杆衬套,即为了加强连杆小头的润滑与承压能力,提高连杆可靠性而压装在连杆小头孔内的部件。连杆衬套在工作中与活塞销相互滑动,当活塞受气体压力向下运行时,他承载着活塞销传递的巨大压力。
连杆衬套与活塞销传递力矩的最理想状态是衬套与销之间形成油膜,现有“人字”形油槽结构,可以将活塞流回的机油引导流入连杆表面,它基本能保证连杆衬套多少位置的油膜,但是在“人字”油槽分叉下侧中间位置(H区域,参加图1)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润滑,很容易成为润滑油贫瘠区,进而导致该区域缺少润滑、程现出干摩擦导致高温而成为烧瓦的故障源。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衬套的油槽结构,通过改善现有的“人字”油槽结构,可以提高连杆衬套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杆衬套的油槽结构,该油槽结构设置在连杆衬套的内表面,油槽结构包括Y形主油槽,Y形主油槽的头部叉形的中间位置设有延伸油槽。
优选地,延伸油槽与Y形主油槽的两个分支油槽的连接处圆角过渡。
优选地,Y形主油槽的竖直油槽的长度大于分支油槽的长度。
优选地,Y形主油槽的竖直油槽的宽度是其长度的10倍。
优选地,Y形主油槽和延伸油槽的槽深为0.1-0.4mm。
优选地,Y形主油槽的竖直油槽与三个进油口贯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Y形主油槽的头部叉形的中间位置设有延伸油槽,活塞润滑油回落时,通过连杆衬套的进油口进入竖直油槽,然后再渗入分支油槽与延伸油槽,机油可以通过油槽渗入衬套的每一个角落,又可以不破坏油膜的形成,可以有效提高连杆衬套润滑,提高连杆衬套可靠性,结果简单,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连杆衬套的油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杆衬套的油槽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杆衬套的油槽结构的又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6680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润滑型齿轮装配连接轴
- 下一篇:旋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