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69576.5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5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费群华;桂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10;F24T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111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热尾水 回水管 供水管 壳体 换热器 水泵 连通 供暖系统 伸出 第一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出水口 进水口 进口 出口 便于移动 供热领域 控制器电 地热井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井供热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该供暖系统包括壳体、地热尾水供水管、地热尾水回水管、末端供水管和末端回水管;地热尾水供水管的进口伸出壳体、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换热器的热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换热器的热水侧的出水口与地热尾水回水管的进口连通,地热尾水回水管的出口伸出壳体,末端回水管的进口伸出壳体、出口通过第二水泵与换热器的冷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换热器的冷水侧的出水口与末端供水管的进口连通,末端供水管的出口伸出壳体,地热尾水回水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不仅避免了地热尾水被污染,而且还便于移动,节省了安装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热井供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地热尾水经过一次换热后,虽然温度有所降低,但其仍蕴藏着大量的热量。目前,为了使地热尾水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一般是在地热井的附近搭建一座泵房,以将来自一次换热后的地热尾水直接加压送入建筑物进行供暖,直至地热尾水的热能无法利用时,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从而极易污染地下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热井和建筑物需求侧都可能会发生变化,而原有的泵房就会被直接废弃,从而造成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便捷、便于移动的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以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该供暖系统包括控制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地热尾水供水管、地热尾水回水管、末端供水管、末端回水管和换热器;所述地热尾水供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所述换热器的热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热水侧的出水口与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末端回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通过第二水泵与所述换热器的冷水侧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冷水侧的出水口与所述末端供水管的进口连通,所述末端供水管的出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地热尾水回水管上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水泵、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末端供水管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分别设有加热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壁上。
其中,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软水装置、电磁阀和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的进口伸出所述壳体、出口依次通过所述软水装置和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末端回水管连通,且所述补水管的出口设于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末端回水管的进口之间,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还包括软水箱,所述软水装置通过所述软水箱与所述电磁阀连通。
其中,还包括补水定压装置,所述软水箱通过所述补水定压装置与所述电磁阀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通过利用末端回水管和地热尾水供水管分别将采暖水和一次换热后的地热尾水引入换热器的冷水侧和热水侧,使得地热尾水不断将剩余的热量传递给采暖水,与此同时,换热降温后的地热尾水又可通过地热尾水回水管送入回灌井,从而避免了地下水下降。另外,由于整个供暖过程中,地热尾水未流入建筑物内的采暖设备,因此避免了地热尾水被污染,而且该供暖系统便于移动,大大节省了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地热尾水的供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2、地热尾水供水管;3、第一水泵;4、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泰利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9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地热水软化换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整装式低氮高效燃气供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