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千米定向钻进的打捞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1567394.4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34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江跃龙;李恒忠;李恒强;冯天祥;丰五鹏;李晓东;陈瑞文;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国源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12 | 分类号: | E21B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1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缝钢管 钻杆 本实用新型 打捞工具 打捞钻杆 定向钻进 千米钻机 加工 铲状结构 端头加工 开口口径 事故处理 丝扣 焊接 钢管 打捞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千米定向钻进的打捞工具,在现有千米钻机打捞钻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其结构包括HQ钻杆与无缝钢管,其中在HQ钻杆的一侧设置有丝扣,另一侧焊接有无缝钢管;所述HQ钻杆的长度为0.5米,直径为90毫米;所述无缝钢管的长度为0.8米,无缝钢管的端头加工为斜面铲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千米钻机打捞钻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将其加工为开口口径更大的6寸钢管,更容易找到目标,提高打捞效率,缩短事故处理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瓦斯钻孔施工事故处理工具,具体涉及处理千米定向钻机断钻杆事故的打捞工具。
背景技术
我国煤矿地质条件极其复杂,95%为井工开采,国有煤矿70%以上是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近半数煤矿的主采煤层含有软煤分层(安徽淮南矿区、河南平顶山矿区、山西的阳泉矿区、沁水盆地南部矿区等),矿井瓦斯治理工作日显重要,由于普通小钻机在瓦斯钻孔施工中的诸多局限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煤矿引进了千米定向钻进技术。
千米定向钻机在松软破碎煤岩中施工作业时,极易发生抱钻、断钻杆事故,尽管采取了各种事故预防措施,还是不能完全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千米定向钻机断钻杆事故处理中,现有打捞工具很难在钻孔中找到断裂后的残留钻杆目标,严重影响事故处理进度,制约了矿井正常生产衔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现有千米定向钻机打捞工具的局限性,松软破碎煤岩中千米定向钻机断钻杆事故处理难度大,钻孔内残留钻杆目标很难找到,严重影响打捞进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千米定向钻进的打捞工具,在现有千米钻机打捞钻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其结构包括HQ钻杆与无缝钢管,其中在HQ钻杆的一侧设置有丝扣,另一侧焊接有无缝钢管;所述HQ钻杆的长度为0.5米,直径为90毫米;所述无缝钢管的长度为0.8米,无缝钢管的端头加工为斜面铲状结构。
所述无缝钢管选择6寸的无缝钢管。
工作原理:原有打捞母锥开口口径小,在钻孔塌孔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孔内残留钻杆目标,将其加工为开口口径更大的6寸钢管,更容易找到目标,提高打捞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现有千米钻机打捞钻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改造,将其加工为开口口径更大的6寸钢管,更容易找到目标,提高打捞效率,缩短事故处理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打捞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HQ打捞钻杆。2、6寸无缝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千米定向钻进的打捞工具,结构包括HQ钻杆1与6寸无缝钢管2,其中在HQ钻杆1的一侧设置有丝扣,另一侧焊接有无缝钢管;HQ钻杆的长度为0.5米,直径为90毫米;所述无缝钢管的长度为0.8米,无缝钢管的端头加工为斜面铲状结构;通过铲状开口更容易找到孔内残留钻杆目标,提高事故处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国源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国源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5673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