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气碳燃烧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401200.3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4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卢国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洲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27 | 分类号: | F23G5/027;F23G5/44;F23G5/46;F02G1/043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何湘玲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高新开发区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燃烧 发电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气碳燃烧发电系统,包括垃圾气碳燃烧炉和发电装置,垃圾气碳燃烧炉包括炉体、投料装置、点火装置和鼓风机,炉体内部设置有水通过的中空夹层,炉体通过一炉排将其分为上部的炉膛和下部的出灰渣口,投料装置固接于炉膛上部的侧壁上,点火装置固接在炉膛下部的侧壁上,炉膛的上方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火焰喷管,鼓风机与炉膛内部、火焰喷管连通,发电装置包括缸体部和发电机,火焰喷管喷出的火焰作用在缸体部外壁上,缸体部驱动发电机发电。本实用新型通过炉内形成850‑1100°C高温对垃圾进行裂解为气碳,使垃圾的气碳燃烧更为充分,提高了燃烧的效率。进一步,通过火焰喷管喷出的高温高压燃烧气体,进一步驱动发电装置发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垃圾气碳燃烧热产生热能驱动外燃机发电的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垃圾的气化是一种新型的垃圾处理技术,与焚烧、填埋和堆肥处理方法相比,气化处理技术因具有清洁环保、资源重复利用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力求用气化技术处理生活垃圾,以达到更佳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效果。
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塑料、橡胶、纸类、布类、草木、树枝等,这些有机物都是可燃的。换言之,垃圾也是一种燃料,只不过是含有机物的多寡,其热值有高低不同而已。在垃圾气化反应器中,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加热,有机化合物的化合键发生断裂,由大分子量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气、油或油脂液状物及焦炭等。
现有的垃圾气化反应器往往更注重垃圾的气化处理效果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方面做的不够好,能源利用率不高。并且,现有垃圾气化反应器大多还存在维修使用不方便、使用成本高、对烟气处理不彻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能连续化作业等问题,同时,常规的垃圾燃烧炉通常为炉内燃烧,不能将其热能转化为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垃圾高温裂解、进而使其高效燃烧、且通过其火焰喷管加热驱动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发电的发电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气碳燃烧发电系统,包括燃烧炉和发电装置,所述燃烧炉包括炉体、投料装置、点火装置、第一鼓风机、第二鼓风机和第三鼓风机,所述炉体内部设置有水通过的中空夹层,所述炉体通过一炉排将其分为上部的炉膛和下部的灰渣腔,所述炉膛的上方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火焰喷管,所述投料装置固接于所述炉膛上部的侧壁上,所述点火装置固接在所述炉膛下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鼓风机与所述灰渣腔连接,所述第二鼓风机与所述火焰喷管连接,所述第三鼓风机与所述点火装置连接,所述炉排上设置有炉排通孔,所述发电装置包括缸体部和发电机,所述火焰喷管喷出的火焰作用在缸体部的外壁上,所述缸体部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
进一步的,所述火焰喷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耐火层,所述耐火层靠近火焰喷管的出口位置向下凹陷成一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第一鼓风机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投料装置包括进料管道、气压锤和气缸,所述进料管道与所述炉体固接,所述气压锤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进料管道内,另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活塞连接,所述进料管道上设置有管道进料斗。
进一步的,所述炉膛侧壁的上方还设置有观火口,所述炉膛的下方还设置有炉膛门,所述灰渣腔的底部还设置有清灰口。
进一步的,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器和生物质进料机,所述点火器固接在所述炉膛底部的外侧壁上,该点火器与所述第三鼓风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发电装置还包括一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曲轴、飞轮和启动电机,所述飞轮安装在所述曲轴上,所述缸体部包括活塞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塞枢接,另一端与所述曲轴枢接,所述启动电机与所述曲轴传动连接,该曲轴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洲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洲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4012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