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湍流耦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59145.6 | 申请日: | 2017-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05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训;杜前进;张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中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0;B01D53/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锥形筒 接触单元 湍流装置 耦合器 湍流 反应塔 本实用新型 两端开口 相邻锥形 不接触 横向板 接触器 喷淋管 喷淋液 套在 烟气 脱硫脱硝效率 叶轮 均匀设置 形式布置 液体薄膜 依次设置 进气管 均布板 排气管 喷淋泵 朝上 大口 喷出 小口 | ||
本实用新型的湍流耦合器,包括反应塔、进气管、排气管和喷淋泵,反应塔中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均布板、湍流装置和喷淋管;特征在于:湍流装置上分布有多个叶轮,湍流装置与喷淋管之间设置有催化接触器,催化接触器由横向板和均匀设置于横向板上的催化接触单元组成,催化接触单元由多个套在一起的两端开口的锥形筒构成,锥形筒按照大口朝上、小口朝下的形式布置,且相邻锥形筒之间不接触,相邻锥形筒经连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湍流耦合器,催化接触单元由多个套在一起但不接触的两端开口的锥形筒构成,喷淋液喷出后可在每个锥形筒上形成液体薄膜,有效增大了烟气与喷淋液的接触面积,使得烟气的脱硫脱硝效率得以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湍流耦合器,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可实现烟气与喷淋液充分混合的湍流耦合器。
背景技术
燃煤烟气和工业烟气中含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造成环境和空气污染的主要因数,脱硫脱硝处理是去除烟气中氮化物和硫化物的过程。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中,主要为NO和NO2,其中NO的占比约为90~95%,烟气脱硝工艺主要有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其中SNCR脱硝方法不使用催化剂,所需要的烟气温度高(通常为850~1100℃),不适用于低温下的烟气脱硝处理。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简称FGD),在FGD技术中,按脱硫剂的种类划分可分多种方法,其中以CaCO3(石灰石)为基础的钙法,是世界范围内普遍使用的脱硫方法。
烟气脱硫脱硝处理过程中,喷淋液与烟气的混合程度会直接影响脱硫脱硝效率,因此,为了实现喷淋液与烟气的充分混合,通常会在反应塔中增设由叶轮组成的湍流装置,来增加烟气与喷淋液混合时烟气的速度,已达到烟气与喷淋液充分混合的作用。如专利号为CN201620373836、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湍流耦合脱硫器”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湍流耦合脱硫器,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设置了由多个叶轮组成的湍流装置,当燃气流经湍流装置时,用于截面积减小,会使得烟气的流动速度过快,烟气快速流动的过程中不利于烟气与喷淋液的混合,导致烟气中NO、SO2和NO2的去除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烟气脱硫脱硝过程中可实现烟气与喷淋液充分混合的湍流耦合器。
本实用新型的湍流耦合器,包括反应塔、进气管、排气管和喷淋泵,反应塔的内部为空腔,进气管、排气管分别与反应塔的底部和上端相通;反应塔内部空腔中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均布板、湍流装置和喷淋管;其特征在于:均布板上均匀开设有便于烟气通过的通孔,湍流装置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叶轮,喷淋管采用多层交错设置,喷淋管上设置有喷头;所述湍流装置与喷淋管之间设置有催化接触器,催化接触器由横向板和均匀设置于横向板上的催化接触单元组成,催化接触单元由多个套在一起的两端开口的锥形筒构成,锥形筒按照大口朝上、小口朝下的形式布置,且相邻锥形筒之间不接触,相邻锥形筒经连杆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湍流耦合器,所述反应塔内部空腔的上端设置有三相分离器,所述喷淋泵的进水口经进水管与反应塔的底部相通,喷淋泵的出水口经出水管与喷淋管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湍流耦合器,所述每个催化接触单元中锥形筒的数目为4个,分别为外锥形筒、内锥形筒、第一中间锥形筒和第二中间锥形筒,内锥形筒、第二中间锥形筒、第一中间锥形筒、外锥形筒下端的高度依次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湍流耦合器,所述锥形筒的基体材料为TiO2,其表面涂覆有Ni2O3、Cu0、WO3和MoO3形成的纳米颗粒,Ni2O3纳米颗粒和Cu0纳米颗粒实现对NaClO、NaOH溶液与NO、SO2反应的催化,WO3和MoO3为抗氧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中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中源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59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