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纯电动汽车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35331.6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59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张文灿;邓存柏;卓威;刘兆畅;蔡开发;丁灿维;郑泽航;彭章鹏;曾志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10/615 | 分类号: | H01M10/615;H01M10/6571;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纯电动汽车 钛酸锂 本实用新型 温度传感器 电性连接 加热膜片 相变材料 预热装置 三元锂 壳体 下盖 体内 汽车预热装置 电机电性 使用寿命 上盖体 下盖体 电池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纯电动汽车预热装置,涉及汽车预热装置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下盖体内设置有钛酸锂电池组、加热膜片以及三元锂电池组,所述钛酸锂电池组与所述加热膜片电性连接,所述下盖体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钛酸锂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钛酸锂电池组、三元锂电池组均与本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结构巧妙,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有效益延长纯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预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纯电动汽车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国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可达‐15℃以下,最低气温可低至‐30℃以下。传统石墨负极锂离子电池性能在‐20℃开始衰减,在‐30℃以下恒流充电容量仅为充电总容量的14%,严重影响汽车的运营。根据波士顿电池提供的资料,一块容量为3500mAh的电池,如果在‐10℃的环境中工作,那么经过不到100次充放电循环,电量就将急剧衰减至500mAh,基本就报废了。也就是说,在‐10℃的工作环境中,如果一辆电动汽车每天充放电一次,那么三个月后电池就要报废得换新的了。低温确实极大缩短了电池的寿命。电池放置到0度,进行大电流充放电,由于部分粒子在低温下结晶,刺穿了隔膜,使得电池容量突然从额定的95%衰减到10%,这样电池基本上就失效了。
因此,可采取对电池预热的方式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传统的纯电动汽车电池预热系统方法多采用单一的交流电加热法、加热套加热法以及加热板加热法等,但采用单一的交流电加热法,这种方法预热耗电严重,对于需要保证续航效果的情况下,是无法采用交流电加热法对电池加热,而采用加热套加热法则散热效果并不好,对电池在高温工作不利。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纯电动汽车预热装置,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纯电动汽车预热装置,结构巧妙,制作简单,成本低廉,有效益延长纯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纯电动汽车预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下盖体内设置有钛酸锂电池组、加热膜片以及三元锂电池组,所述钛酸锂电池组分别与所述加热膜片、所述三元锂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下盖体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钛酸锂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钛酸锂电池组、三元锂电池组均与本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三元锂电池组包括若干个三元锂电池单元,所述三元锂电池单元外设置有外框,所述外框与所述三元锂电池单元之间填充有石蜡,所述外框上设置有电池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三元锂电池单元的数量是5个。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膜片的数量是5片。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膜片包括板体,所述板体的两侧设置有铜膜,所述铜膜外设置有绝缘耐磨层。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是厚度是1mm的FR4板材。
进一步地,其中一侧所述铜膜内设置有电阻丝,所述电阻丝与所述钛酸锂电池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是T字型的塑料绝缘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钛酸锂电池组、加热膜片、三元锂电池组以及温度传感器旁还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接在所述下盖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的边缘处还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是M10×1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35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