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震防松防水电缆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308836.3 | 申请日: | 201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99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武夏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镜岭镇康柳电子元件厂 |
主分类号: | H02G15/08 | 分类号: | H02G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31254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圈 对丝 垫圈 透盖 机柜壁 防水电缆接头 抗震防松 内表面 柜壁 套接 电缆连接设备 本实用新型 缓冲作用 抗震防水 外壁中部 整体接头 锥形螺母 安装孔 防松 卡接 内腔 锁紧 外壁 限位 沿口 在机 密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缆连接设备技术领域的抗震防松防水电缆接头,包括锥形对丝,所述锥形对丝的外壁套接有机柜壁,所述锥形对丝的中部端面与机柜壁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圈和第一垫圈,且第一橡胶圈位于第一垫圈和机柜壁的内表面之间,所述锥形对丝的外壁中部套接有透盖,且透盖的底部沿口与机柜壁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垫圈,所述透盖的内腔卡接有第二橡胶圈,改变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的个数及第二橡胶圈的厚度,可以使锥形对丝安装在机柜壁的不同安装孔上,第二橡胶圈和第一橡胶圈起到密封和缓冲作用,锥形螺母和透盖对锥形对丝进行限位,该装置使锁紧更加牢靠,操作简单,可以提高整体接头的抗震防水防松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抗震防松防水电缆接头。
背景技术
常处于震动状态的交通和机械设备,比如目前迅速发展的电动汽车、轨道交通、船舶、工程机械等等,其电缆进入控制箱时需使用防水电缆接头,现有技术的防水电缆接头在电缆通过开孔进入机柜时,将电缆固定在机柜壁上并防止外部雨水或者灰尘进入机柜,但是现有技术的此类防水接头在常年震动状态下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生松动,而且密封性不好,使水分和灰尘很容易进入机柜,造成机柜内部设备的短路,影响机柜的正常使用,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抗震防松防水电缆接头,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抗震防松防水电缆接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电缆接头易松动、抗震性差且密封性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抗震防松防水电缆接头,包括锥形对丝,所述锥形对丝的外壁套接有机柜壁,所述锥形对丝的中部端面与机柜壁的内表面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圈和第一垫圈,且第一橡胶圈位于第一垫圈和机柜壁的内表面之间,所述锥形对丝的外壁中部套接有透盖,且透盖的底部沿口与机柜壁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第二垫圈,所述透盖的内腔卡接有第二橡胶圈,所述锥形对丝的外壁上部螺接有锥形螺母,且锥形螺母与透盖的上表面紧密贴合,所述锥形对丝的内腔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内螺纹盲孔,所述内螺纹盲孔的内腔设有锥形橡胶塞,且内螺纹盲孔的端面螺接有螺旋塞,所述螺旋塞的内端面与锥形橡胶塞的表面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锥形对丝和机柜壁的连接处设有防水胶带。
优选的,所述锥形对丝的端面锯齿配合有第一垫圈。
优选的,所述第二垫圈的下表面设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橡胶圈、锥形橡胶塞和第二橡胶圈的表面均包裹有隔热薄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缆穿过两组锥形橡胶塞和螺旋塞,螺旋塞在内螺纹盲孔中旋进使锥形橡胶塞变形并紧密包裹电缆,改变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的个数及第二橡胶圈的厚度,可以使锥形对丝安装在机柜壁的不同安装孔上,第二橡胶圈和第一橡胶圈起到密封和缓冲作用,锥形螺母和透盖对锥形对丝进行限位,该装置使锁紧更加牢靠,操作简单,可以提高整体接头的抗震防水防松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锥形对丝,2-机柜壁,3-第一橡胶圈,4-第一垫圈,5-内螺纹盲孔,6-锥形橡胶塞,7-螺旋塞,8-透盖,9-锥形螺母,10-第二垫圈,11-第二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镜岭镇康柳电子元件厂,未经新昌县镜岭镇康柳电子元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3088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