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环形叶片的煤粉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000614.5 | 申请日: | 2017-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5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樊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希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00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环形 叶片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锅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带有环形叶片的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
电站锅炉燃煤所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氮氧化物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对火电机组的NOx的排放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氮氧化物不仅会参与形成光化学烟雾,形成酸雨,对建筑设施产生破坏,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直接危害。控制电站NOx排放量,不仅对改善生态环境有很大帮助,对国民经济发展也有很大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燃煤锅炉燃烧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环形叶片的煤粉燃烧器,该带有环形叶片的煤粉燃烧器可以使得浓淡煤粉实现分离,保证煤粉的稳定燃烧,从而减少NOx污染物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环形叶片的煤粉燃烧器,包括分流叶片和壳体,该壳体为筒状,该壳体一端为入口端,该壳体另一端为出口端,分流叶片为环形,分流叶片套设于该壳体内,分流叶片与该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距,分流叶片内含有分压通孔。
沿该壳体的轴线方向,该壳体含有依次设置的接口段、外扩管道段、浓淡分离段和煤粉喷口段。
接口段和浓淡分离段均为直筒状结构,接口段的内径小于浓淡分离段的内径。
外扩管道段和煤粉喷口段均为锥筒状结构,外扩管道段的入口端的内径小于外扩管道段的出口端的内径,外扩管道段的入口端与接口段连接,煤粉喷口段的入口端的内径小于煤粉喷口段的出口端的内径,煤粉喷口段的入口端与浓淡分离段连接。
分流叶片位于外扩管道段内,分流叶片的中心线与外扩管道段的轴线重合,沿分流叶片的周向,分流叶片内含有多个分压通孔。
沿外扩管道段的轴线方向,外扩管道段内含有多个分流叶片,每个分流叶片的中心线均与外扩管道段的轴线重合。
外扩管道段内含有三个以上的分流叶片,沿外扩管道段的入口端向外扩管道段的出口端方向,分流叶片的内径逐渐减小,相邻的两个分流叶片之间的距离相同。
分流叶片为圆环形,分压通孔的中心线沿分流叶片的径向设置,分压通孔的直径为1mm~2mm,分流叶片通过固定支架与该壳体的内表面连接固定。
浓淡分离段内设有隔离网管,隔离网管的轴线与浓淡分离段轴线重合,隔离网管的外径为浓淡分离段内径的20%~50%。
隔离网管的出口端与浓淡分离段的出口端平齐,隔离网管的入口端与浓淡分离段的入口端之间的距离为分流叶片的轴线宽度的3倍~4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带有环形叶片的煤粉燃烧器球采用多级环形分流叶片的设计可以有效将进入燃烧器中风粉混合物进行浓淡分离,风粉混合物在通过外扩管道段时煤粉颗粒与环形分流叶片碰撞,形成内浓外淡的煤粉气流;而位于外扩管道之后的隔离网管可以对通过外扩管道端环形叶片的内浓外淡煤粉气流进行进一步强制分离,防止浓淡煤粉在燃烧器后部重新混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环形叶片的煤粉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流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1、接口段;2、分压通孔;3、分流叶片;4、外扩管道段;5、浓淡分离段;6、煤粉喷口段;7、隔离网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带有环形叶片的煤粉燃烧器,包括分流叶片3和壳体,该壳体为筒状,该壳体左端为入口端,该壳体右端为出口端,分流叶片3为环形,分流叶片3套设于该壳体内,分流叶片3与该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存在间距,即分流叶片3的外表面与该壳体的内表面之间不连接,分流叶片3内含有分压通孔2,如图1和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沿该壳体的轴线方向,该壳体含有依次设置的接口段1、外扩管道段4、浓淡分离段5和煤粉喷口段6。接口段1的轴线、外扩管道段4的轴线、浓淡分离段5的轴线和煤粉喷口段6的轴线重合,接口段1和浓淡分离段5均为直筒状结构,接口段1的内径小于浓淡分离段5的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希,未经樊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0006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返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冶炼窑炉上的粉煤全氧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