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4324.X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7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卢嘉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沃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体 恢复 新型 生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我国的大型水库、湖泊、河道、运河等不同水域进行了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修复效果。生态浮床一般由框架、浮体与基垫、固定装置、植物等组成。现有的河道浮床多采用pvc管道或者泡沫浮板做漂浮架子,中间安置容器,容器内盛上植物生长基质,再植入经过选择的水生或陆生植物,主要依靠植物根系吸收污水中的氮磷钾及重金属等物质,从而获得净化水质的效果。
公开号为CN100340501C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立体型生态浮床,该立体型生态浮床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水生植物单元,在该层的中央空心管内设有溢流进水管,在该空心管的上部设有进气孔,顶部设有跌水帽,在该空心管的下部设有进水孔,莲蓬头位于跌水帽的上部;中间层为水生动物单元,在该层中设有水生动物笼子,下部设有穿孔板和中层取水圆环,取样管与中层取水圆环相接,下层为人工介质单元,人工介质挂在悬挂支撑上,在底部设有底部支撑和底部取水圆环;在该生态浮床的外围设有浮瓶。
该生态浮床结构过于复杂,并且虽然设置了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三层进行水质改善,由于该生态浮床一般固定于水体的某一位置,使生态浮床不能根据水体区域的污染程度不同灵活移动进行净化,同时,生态浮床中的水生植物或者未利用需净化的水体生长或者长期浸泡于需净化的水体中,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寿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生态浮床采用刚性结构进行连接,由于水波的方向随着风向变化而变化,造成生态浮床不同时段受到不同方向的冲击而摇晃,极易造成生态浮床损毁,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在水面的上层浮床、悬浮于水中的下层浮床和与河底固定相连的立柱,所述上层浮床和下层浮床柔性连接,所述下层浮床的下部柔性连接多个下垂填料单体,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基质,另一方面可以对上层浮床施加重力,使上层浮床悬浮于水体一定深度中,为沉水植物的前期种植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所述下层浮床与所述立柱之间柔性连接,以使新型生态浮床装置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浮动的同时,不会随水流脱离立柱。
进一步的,所述下层浮床包括PVC塑料管构成的方形框架和固定在方形框架内的无纺布,作为沉水植物的生长基础,所述沉水植物顶部的茎叶处于水面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下垂填料单体为具有通孔的生物球,所述生物球内装有多孔石,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基质。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浮床包括竹炭框架、渔网、联接线、钢丝、固定线、及若干立体弹性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炭生态浮床至少部分浮在水面上并能用于植物的种植,进一步的,所述钢丝包围在竹炭框架的外围,所述竹炭框架通过固定线固定在钢丝上,所述渔网捆绑在竹炭框架的下侧,所述若干立体弹性填料间隔的布置于竹炭框架上并悬挂在水面下,所述植物放置在竹炭框架以内并位于渔网之上。
进一步的,所述竹炭框架由四个竹炭首尾相互联接组成,所述竹炭框架呈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连接为采用涤纶绳子、或尼龙绳子、或麻绳、或棉绳、或丝带、或金属丝、或柔性塑料带中的至少一种进行柔性连接,使用寿命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各层浮床之间采用柔性连接,使得浮床装置固定容易,且浮床装置可在水体一定范围内随水流、风自由漂浮;(2)立柱设于新型生态浮床的轴心,以获得更好的平衡性能;(3)上层浮床还悬挂有生物绳或仿生水草,可以增加上层浮床的漂浮能力和净化能力;(4)下层浮床采用柔性的无纺布固定在PVC框架上,且上层浮床和下层浮床之间柔性连接,两者的结合使得生态浮床装置具有更好的柔韧性,使得生态浮床装置可以在三维空间内立体的随水波的变化进行伸展,便于生态浮床随水波漂流,可有效减小生态浮床装置对水波的冲击阻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水体恢复的新型生态浮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上层浮床、2为渔网、3为柔性连接、4为下层浮床、5为填料单体、6为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沃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沃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43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