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鞘管及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2310.4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82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江巍;刘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鞘管 底座 锁紧扣 固定结构 输送鞘管 近端 扩张器 装载器 配合 本实用新型 输送系统 推送装置 钢缆 连接牢固 密封效果 锁紧固定 密封片 锁紧 推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鞘管、与输送鞘管配合的扩张器以及推送装置,其中:输送鞘管近端设置有鞘管底座,鞘管底座内设置有密封片,鞘管底座近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扩张器设置有第一锁紧扣,第一锁紧扣设置有与第一固定结构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第一锁紧扣与鞘管底座配合使扩张器锁紧固定于鞘管底座近端。推送装置包括装载器以及推送钢缆,装载器设置有第二锁紧扣,第二锁紧扣设置有与第一固定结构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第二锁紧扣与鞘管底座配合使装载器锁紧于鞘管底座近端。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部件间连接牢固,且密封效果良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送鞘管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几乎见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房颤的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为0.4%~2.0%,年龄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1.4倍,75岁以上的人群中房颤大约占6%~10%。研究表明,房颤是发生中风的独立危险因素,15%以上的脑卒中由房颤引起,非瓣膜性房颤的栓子90%以上发生在左心耳(LAA)。因此针对房颤栓塞并发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预防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房颤栓塞并发症,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房颤抗凝治疗及外科治疗预防栓塞。尽管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房颤脑卒中发生的疗效肯定,但华法林的临床应用率低,仅1/3有抗凝适应症的房颤患者按时按量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于相当一部分患者尤其是房颤发病率最高的老年人,往往因为存在出血倾向及存在出血等抗凝禁忌症而无法从中获益,而外科治疗预防栓塞是在直观下进行外科手术修补缺损。这种手术效果不好且创伤大,有一定的致残率和死亡率。2001年,美国公司研制了一种左心耳封堵器,通过12F输送器和14F外鞘管放入左心耳。这两种器械的输送装置是通过下腔静脉,穿刺房间隔,到达左心耳的。
现有技术中的输送装置在输送左心耳封堵器时,输送装置中的输送鞘管与其他部件连接不牢固;例如:扩张器、装载器等。当扩张器和输送鞘管一起经皮进入血管时,扩张器可能会后退移动,造成输送鞘管端部损伤血管壁,此时医生需用手固定扩张器;并且装载器插入输送鞘管中,推送封堵器时,装载器也可能会后退移动,导致封堵器卡住或推送困难,此时医生也需用手固定装载器。医生用手来固定部件间连接,操作不够便利。除此之外,现有技术中的输送鞘管,其内的密封装置大多数为硅胶材质的密封片,所使用的密封片大多数是圆形的,中间切口有十字或一字形;这种密封装置在使用时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漏血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部件间连接牢固,且密封效果良好的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输送鞘管,所述输送鞘管近端设置有鞘管底座,所述鞘管底座内设置有密封片,所述鞘管底座近端设置有第一固定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外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鞘管底座包括底座主体以及扣设在底座主体近端的封盖,所述外螺纹设置于所述封盖的近端外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片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与所述封盖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片的两突出侧与所述封盖内壁过盈接触;所述密封片的两平行侧与所述封盖内壁之间具有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片两突出侧的最远距离为10至11毫米;所述密封片的两平行侧的最远距离为9.2至9.6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字型切口长度为2至4毫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输送鞘管与所述输送鞘管配合的扩张器以及推送装置,其中,所述扩张器设置有第一锁紧扣,所述第一锁紧扣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配合的第二固定结构,所述扩张器远端可穿过所述输送鞘管,所述第一锁紧扣与所述鞘管底座配合使所述扩张器锁紧固定于所述鞘管底座近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23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吻合器动力手柄壳体密封结构
- 下一篇:介入医疗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