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0838.4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8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孙国琪;刘欣;周伟杰;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 | 分类号: | G02F1/15;G02F1/155;B60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汽车 后视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家用汽车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家用汽车。家用汽车的普及,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
汽车后视镜是汽车中重要的安全件,可以起到扩展驾驶者视野范围,保证安全驾驶的作用。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制备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可以通过电子感应系统,根据外来光的强度调节反射光的强度,达到防炫目的作用,使得驾驶更加安全。
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是采用电子变色材料用于调节吸收光强的强弱。但是,一般的电致变色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颜色,影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景物的图像具有色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所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可以消除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导致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具有色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所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包括:
基板;
设置在所述基板表面的反射膜层;
设置在所述反射膜层表面的第一电极层;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表面的电致变色材料层;
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表面的第二电极层;
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表面的透明盖板;
其中,所述反射膜层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膜层的色相互补,以降低由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导致的图像色差。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层均为ITO层。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所述ITO层的厚度范围是50-500n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所述基板以及所述盖板均为玻璃板。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所述玻璃板的厚度范围是0.1mm-2m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为无机材料层,其厚度范围是100nm-1000n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为有机材料层,其厚度范围是50μm-200μ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所述反射膜层为具有预设颜色的油墨层。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所述反射膜层的厚度范围是10nm-1000nm,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在上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盖板表面的抗划伤层。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表面的反射膜层;设置在所述反射膜层表面的第一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层表面的电致变色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表面的第二电极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表面的透明盖板;其中,所述反射膜层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膜层的色相互补,以降低由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导致的图像色差。可见,所述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通过设置具有特定色相的反射膜层,使得其与电子色变材料膜层的色相互补,进而可以降低由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导致的图像色差,解决了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导致的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中具有色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汽车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0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