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炭槽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8121.6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3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赖庚音;周洪杰;张建中;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乐开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2 | 分类号: | B01F15/02;B01F3/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3127 | 代理人: | 喻慧玲 |
地址: | 050021 河北省石家***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炭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加炭槽。
背景技术
粉末活性炭颗粒小,容重轻,投加粉末活性炭时,需要先将炭粉投入水中搅拌成炭浆。为确保粉末活性炭能顺利地加入到设备槽内与水结合,槽内一般不能密闭,以保证槽内槽外压强恒定,但是粉末活性炭在加入槽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扬尘,这不仅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粉尘污染,也造成了粉末活性炭的浪费。现有的活性炭投加设备为减少粉尘逸出,或在开口处装设除尘器,以减少粉尘污染,但这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投入成本和运行成本;或多采用喷淋洒水设备来提高炭粉与水混合的效率,但效果并不理想且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加粉状活性炭设备,在向设备槽内加入炭粉时,炭粉不易逸出,减少粉尘污染,改善环境,同时能将逸出炭粉充分回收利用,提高炭粉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
加炭槽,包括加炭口、炭浆槽及炭浆出口,其特征在于:炭浆槽内部由隔板左右分隔为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隔板上部设有吸尘口,隔板底部设有连通孔连接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与隔板相对的侧面上设有加炭口,第二槽体内设有连接吸尘口的风道,风道底端连接管身有孔且另一端封闭的多孔管,多孔管水平设置且仅在底部设有开孔,第二槽体侧面设有炭浆出口,槽体顶部设有抽风机接管,用来连接抽风机,炭浆槽内液面不低于多孔管及连通孔,不高于吸尘口。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由连接吸尘口上端的风道侧板和隔板构成,风道侧板距隔板距离为10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体与隔板垂直连接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对称设置有炭浆回流口,由弯头连接水平设置的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管底部布满直径为10mm的孔。
进一步的,所述加炭口由底板、顶板及连接二者的向槽体弯曲的侧弧形边板组成,底板与水平方向向上倾斜角度为5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槽体外侧设置有加强筋。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便,利用抽风机形成负压使炭粉能够较为完全迅速的被吸入槽内,且逸出的粉尘可以通过风道被再次吸收进炭浆,减少浪费,此种结构一体化程度高,避免了设置喷淋结构等复杂设备进行除尘回收操作,且吸收效果完全,减少炭粉对周围空气的污染,另一方面高效回收的炭粉可以完全通入水中,保证了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槽体;2、第二槽体;3、吸尘口;4、连通孔;5、加炭口;6、炭浆回流口;8、隔板;9、抽风机接管;10、底板;11、侧弧形边板;12、顶板;13、风道侧板;14、炭浆出口;16、排空口;18、风道;23、回流弯头;24、回流接管;2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炭槽,包括加炭口、炭浆槽及炭浆出口,槽体内设有隔断8将槽内空间分隔为第一槽体1及第二槽体2,通过隔断8底部的连通孔4相连,隔断8上部还开有吸尘口3,连接第二槽体内的风道18,槽内装水,用来与炭粉结合形成炭浆,水面最低液位要没过第二槽体2内的多孔管19,最高液位不可超过吸尘口3,超出炭浆出口14 高度的炭浆将从该出口流出。加入炭粉时,从加炭口5倒入炭粉,倒入的炭粉直接进入第一槽体1与水结合形成炭浆。因第二槽体2上部的抽风机接管9连接抽风机的工作,第二槽体2内与第一槽体1相比将形成负压,使得风道18两端气压产生差值,将使得逸出的粉尘被吸入到风道18内,通过风道18进入连通它的水平设置的多孔管19中,再通过多孔管19底部的孔进入到炭浆中。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加炭槽内的风道由风道侧板及隔断围绕而成,风道宽度为100mm,进一步简化槽内结构,易于设备加工。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加炭槽与隔板垂直连接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有炭浆回流口,连接回流弯头及回流弯管,炭浆可通过此种结构回流到槽内进一步混合。
实施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乐开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乐开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8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型环保涂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环保涂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