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桥工字梁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3879.0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0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蕾;王俊伟;王定华;刘鸿志;张翔;王洪伟;李涛;李刚;钱收云;章柯;徐磊;史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02 | 分类号: | B60B35/02;B60B3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吴兰柱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桥 工字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前桥工字梁。
背景技术
工字梁是汽车前桥上的重要承载部件,一般采用锻造成型,其两端拳部与前桥轮端连接,中间对称设有板簧支座,用于与板簧连接。
现有技术中工字梁结构笨重,不利于整车轻量化的实现;工字梁落差大(二级落差),且板簧支座截面和中间工字截面高度大,导致整车离地间隙小,通过性差;工字梁两端拳部加工了锁销孔,用于工字梁拳部与主销的锁紧,导致拳部强度降低;工字梁整体应力分布不均,局部刚度较大,导致整车平顺性和舒适性差;工字梁采用对称设计,造成了转向梯形横拉杆臂运动空间受限制,前桥转角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降低工字梁的重量和成本;降低工字梁的落差,改善整车通过性;取消拳部主销孔,增大拳部的强度;解决工字梁整体应力分布不均,局部刚度较大的问题,改善整车平顺性和舒适性;为转向梯形横拉杆臂预留更大的运动空间,增大前桥转角。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桥工字梁,其包括:工字梁本体、板簧连接区、拳部区域和轴颈连接区,其中:所述工字梁本体的中部具有垂直方向的镂空结构;所述板簧连接区的上端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且所述上端和中部之间具有一级阶梯结构;且在所述拳部区域的拳部主销孔与主销为过盈配合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工字梁本体的上端和下端在横向上错位布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转向梯形一侧,所述工字梁本体的上端长度小于下端长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工字梁本体的梁底部相对地面平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轴颈连接区在转向梯形一侧的宽度大于相对侧的宽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拳部区域仅在转向梯形的相对侧具有限位凸台。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限位凸台呈到三角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拳部区域与所述轴颈连接区之间具有过渡倒角。
本实用新型通过横截面形状的调整降低了工字梁的重量和成本;降低了工字梁的落差,改善了整车通过性,使汽车能应对更加复杂的行驶工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4为工字梁本体截面示意图;
图5为板簧连接区截面示意图;
图6为拳部区域和轴颈连接区交接处的截面示意图;和
图7为拳部区域和轴颈连接区交接处的局部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工字梁本体1、板簧连接区2、拳部区域3、轴颈连接区4、镂空结构5、阶梯结构6、限位凸台7、过渡倒角8、前桥工字梁10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桥工字梁100,其包括:工字梁本体1、板簧连接区2、拳部区域3和轴颈连接区4,其中:所述工字梁本体1的中部具有垂直方向的镂空结构5;所述板簧连接区2的上端宽度大于下端的宽度,且所述上端和中部之间具有一级阶梯结构6;且在所述拳部区域3的拳部主销孔与主销为过盈配合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工字梁本体1的上端和下端在横向上错位布置。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转向梯形一侧(汽车行驶方向的后方),所述工字梁本体1的上端长度小于下端长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工字梁本体1的梁底部相对地面平行。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轴颈连接区4在转向梯形一侧(汽车行驶方向的后方)的宽度大于相对侧的宽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拳部区域3仅在转向梯形的相对侧具有限位凸台7。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限位凸台7呈到三角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拳部区域3与所述轴颈连接区4之间具有过渡倒角8。
本实用新型通过横截面形状的调整降低了工字梁的重量和成本;降低了工字梁的落差,改善了整车通过性,使汽车能应对更加复杂的行驶工况。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级落差设计,降低工字梁落差,中间采用镂空式结构,取消两个多余的限位凸台,降低了工字梁的重量;取消二级落差,工字梁底部成平行姿态,增大了前桥的离地间隙,改善通过性。
拳部主销孔与主销采用过盈配合结构取代原有结构中的锁销锁紧结构,这样工字梁上不再布置锁销孔。
本实用新型采用前后左右非对称设计、等应力设计,对工字梁主要截面参数进行优化,如各截面图所示,可解决工字梁局部刚度较大的问题,改善整车平顺性和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38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