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墙面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1652.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3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荣 |
主分类号: | E04F13/09 | 分类号: | E04F13/09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 代理人: | 罗贵飞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墙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墙面。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室内墙面装修通常包括开槽铺设管路、水泥封平墙面、腻子找平、刷涂乳胶漆或是贴墙纸等工序,存在着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施工期间粉尘、噪音污染严重,施工质量参差不齐,装饰效果千差万别等等问题。
集成墙面是为解决传统工艺带来的上述弊端,提出的集成化全屋装修解决方案。集成墙面最大的特色是立体感强,拥有凹凸感的表面,是墙纸、涂料的换代产品。现有的集成墙面安装结构通常包括若干方形的墙面模块,墙面模块上有装饰面,墙面模块侧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槽或卡边,而相邻两块墙面模块通过卡槽和卡边的配合实现连接,从而实现墙面模块的依次连接,相邻两块墙面模块连接后,卡边上通过钢钉固定到墙体上。
现有的集成墙面安装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当其中一块墙面模块损坏后,如要对其进行更换,则需要将之后的墙面模块依次拆除,才能对该损坏的墙面模块进行更换,操作非常麻烦;2、墙面模块通过流水线量化生产制造,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墙面模块其尺寸大小、装饰面的材质、图案都是固定的,在墙面装饰布局时无法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和房屋主人的喜好作出改变,应用范围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和房屋主人的喜好改变墙面装饰布局,便于安装、更换装饰面板的集成墙面。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成墙面,包括型材、压条、装饰板,型材的主体为长条板状结构,型材的主体一侧中心处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卡槽;压条的主体为长条板状结构,压条的主体一侧中心处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卡槽配套的卡块,压条与型材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连接在一起;型材设置在墙面上,若干根竖向设置的型材与若干根横向设置的型材构成若干个独立的矩形框架,装饰板设置在矩形框架内,装饰板的端部卡合在压条主体与型材主体之间。
其中,型材的主体一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两块平行的隔板,隔板与型材的主体垂直,型材的主体与两块隔板之间围成卡槽;还包括螺钉,型材的主体上设置有螺孔,型材通过螺钉与墙面连接。
进一步的是,压条的主体一侧中心处沿长度方向凹陷形成卡块;卡槽的底部与卡块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螺孔,型材和压条通过螺钉与墙面连接。
更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装饰条,装饰条与卡块的凹口处形状适配;当装饰条卡接在卡块的凹口处时,装饰条与压条的主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
其中,还包括装饰梁,装饰梁设置在矩形框架的顶端,装饰梁包括连接为一体的装饰部与连接部,装饰部为具有弧形翻边的檐状结构,连接部设置有与卡块的凹口处形状适配的凸块,凸块通过粘胶与卡块的凹口处连接。
其中,压条的两条长边分别向卡块所在方向连续翻折形成矩形翻边。
其中,压条的主体一侧中心处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出的卡块,所述卡块为中空的矩形结构,卡块通过粘胶与卡槽连接。
其中,压条的主体一侧中心处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出的卡块,卡块上设置有倾斜向上的卡扣A;隔板上设置有倾斜向下的卡扣B,卡扣B位于卡槽内并且与卡扣A配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和房屋主人的喜好,现场切割出所需长度的型材拼接成所需大小的矩形框架,装饰板通过压条固定在矩形框架内,安装、更换便捷,降低了施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型材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压条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饰条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装饰梁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型材1、卡槽11、隔板111、卡扣B112、压条2、卡块21、矩形翻边22、卡扣A211、装饰板3、装饰条4、装饰梁5、装饰部51、连接部52、凸块5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荣,未经陈金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1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乳酸/淀粉全生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玻璃钢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