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银窗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9992.1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4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慧;熊杰;许满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1 | 分类号: | B32B1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银窗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窗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银结构的窗膜。
背景技术
在汽车、建筑物的窗玻璃上贴附窗膜以提供隔热、防紫外线功能的做法越来越盛行。随着磁控溅射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常见的窗膜常在PET上溅射一层金属或者其化合物、不锈钢等。此类窗膜虽具有防紫外线、隔热的功能,但是可见光穿透率通常较差,常应用于保护空间私密性的侧挡窗膜。进一步发展的窗膜常以溅镀单层Ag及其合金,在附加一层保护层的方式,使窗膜同时兼具优良的可见光穿透率及红外光阻隔率。但是在使用5~8年后,会出现老化、变色甚至龟裂,原因是底层PET在长时间太阳光照射及水汽侵蚀后老化所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银窗膜,以保证可见光透过率的同时,提高窗膜的隔热性能、耐老化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银窗膜,按照层结构依次包括:
柔性透明基材;
第一光学层,所述第一光学层为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
第一光学匹配层,所述第一光学匹配层为Ag或Ag合金;
第二光学层,所述第二光学层为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
第二光学匹配层,所述第二光学匹配层为Ag或Ag合金;
第三光学层,所述第三光学层为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
优选的,所述柔性透明基材为PET。
优选的,所述PET具有UV截止特性。
优选的,所述PET的厚度为20~50um。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学匹配层和所述第二光学匹配层的厚度各自独立的选自1~20nm。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学层和所述第三光学层各自独立的选自Ti 合金、Ta合金、Ni合金以及不锈钢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学层和/或所述第三光学层为NiCr层,所述 NiCr层的厚度为1~30nm。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学层和所述第三光学层各自独立的选自TiO2、 SnO2、AZO、SiO2、Nb2O5、Si3N4、Ta2O5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学层和/或所述第三光学层为Nb2O5层,所述 Nb2O5层的厚度范围为10~100nm。
优选的,所述第二光学层选自Ti合金、Ta合金、Ni合金、不锈钢以及其金属化合物的至少一种,厚度为1~50n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双层Ag结构,在确保可见光透过率的情况下,提高了窗膜的隔热性能、耐老化能力,延长了窗膜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使用了厚度为1~20nm的纳米银,纳米银是一种纳米岛状导体材料,由于其中的纳米岛状间隙使其对可见光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对红外光有较高的阻隔性。
本申请结构的窗膜通过调整各层厚度及材料,可调控窗膜的VLT (可见光透过率)范围在10%-70%,使其既可应用于前挡又可应用于侧挡。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窗膜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单银结构窗膜与本申请窗膜的红外透过率对比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单银结构窗膜与本申请窗膜的反射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9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过敏吸水纸
- 下一篇:一种耐高温型玻纤纸芯复合基覆铜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