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29061.0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6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忠谔;陈圣文;丁建文;黄盈翔;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曦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史瞳 |
地址: | 萨摩亚阿皮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微粒 捕捉 芯片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粒捕捉芯片,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微粒捕捉芯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母体内胎儿染色体生物检测大致可区分为侵入式检测跟非侵入检测方式。以羊膜穿刺术进行母体内胎儿染色体检测的侵入式检查为例,是需先取来自于发育中之胎儿周围的羊水,因为羊水中含有胎儿的皮肤和其他发育过程中脱落的样本细胞,因此,检验时可针对这些细胞中之染色体来检测。而非侵入式检查一般则为抽取少量母体外围血液以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测。由于侵入式检测方式是直接取自胎儿的完整细胞为检体,所以准确性无庸置疑,不过侵入式检测仍有0.1至0.2%流产的风险,而非侵入式检查之最大优点就是安全,但是仍有准确率的问题需要克服。
针对前述之非侵入式检查,目前在市场上推广最积极的就属无创产前诊断(NIPD,Non-Invasive Prenatal diagnosis)。NIPD是以游离胎儿DNA(cffDNA,cell-free fetal DNA)为筛检样本。cffDNA是少部分来自胎盘细胞凋亡代谢后形成的不完整DNA片段(~60-200bp),随之游离在母体血液中。由于cffDNA为DNA片段,必须佐以数学算法来试图拼凑出胎儿完整DNA序列,这当中cffDNA的浓度成为关键因素。浓度过低时,则会有造成检测失败或伪阴性(false-negative)的可能。而前述的NIPD,目前的研究也指出孕妇外周血中存在胎儿细胞,以胎儿有核红血球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s)或是胎盘滋养层细胞(trophoblast)作为胎儿染色体检查,能同时具备安全与高正确性两大优点。
目前的研究中针对胎儿细胞如有核红血球富集的方式,主要仍以流式细胞仪分离纯化为主,但这些有核红血球大部分为母源性,胎源性较低,也有研究指出高密度梯度分离液可显着提高胎儿细胞的产量。为相关研究与捕捉技术皆非透明或半透明材料所构成,因此不利于观察与分析被捕捉之细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捕捉目标生物微粒并可全方位观测被捕捉后之目标生物微粒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
本实用新型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包含一芯片本体,该芯片本体界定出至少一具有相对远离的一入口及一出口的微流道,并具有一位于该至少一微流道的扰流微结构,且该芯片本体为透明材料所构成。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其中,该芯片本体具有一第一载板及一第二载板,该第一载板与该第二载板彼此连接而共同配合界定出该至少一微流道。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其中,该第一载板具有一第一板本体及多个自该第一板本体凸伸且透光的第一扰流块,该第二载板具有一第二板本体及多个自该第二板本体凸伸且透光的第二扰流块,该第一板本体与该第二板本体分别以具有所述第一扰流块与所述第二扰流块的表面彼此连接而共同界定出该至少一微流道,所述第一扰流块与所述第二扰流块位于该微流道中,而共同构成该扰流微结构,且该第一板本体及该第二板本体与所述第一扰流块及所述第二扰流块可由相同或不同材料构成。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其中,所述第一扰流块及所述第二扰流块的侧视结构可为方形、梯形、三角形,或是半圆形。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其中,该第一板本体及该第二板本体与所述第一扰流块及所述第二扰流块是由不同材料构成,且所述第一扰流块及所述第二扰流块的材料选自透明光阻、四乙氧基硅烷,或旋涂式玻璃。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其中,该第一板本体及该第二板本体位于该至少一微流道的表面还分别具有一粗化微结构。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其中,该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还包含一形成于所述粗化微结构表面,并可与该目标生物微粒键结的配体层。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其中,所述第一扰流块及所述第二扰流块至相对的该第二板本体及该第一板本体的表面的距离为该目标生物微粒的2倍直径。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其中,任相邻的第一扰流块及所述第二扰流块的相邻两边的距离为该目标生物微粒的2倍直径。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物微粒捕捉芯片组,其中,该芯片本体界定出多条具有相对远离的一入口及一出口的微流道,且每一条微流道中具有一扰流微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曦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曦医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29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细胞分离柱
- 下一篇:一种稻瘟病菌接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