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电流USBtypeC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16110.7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4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03;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何凡,李蕊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usbtypec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USB type C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USB type C连接器因具有可正反面插拔,且可支持超高速传输速率而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上。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人们普遍渴望应用于手机上的连接器能够实现大电流的传输,以快速实现电子设备的充电,但目前生产厂家为了满足通用标准,均采用国际标准规定的尺寸进行USB type C连接器的生产,受结构和插拔次数的限制,目前的USB type C连接器只能实现5A的电流传输,其很难实现电子设备的快速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电流USB type C连接器能够大幅度提高连接的导流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大电流USB type C连接器,其包括外壳和端子模块,端子模块包括中隔片、分别位于中隔片上方和下方的端子组件及采用注塑方式形成于中隔片和端子组件外部的注塑壳体;端子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信号端子由导电片和硬度大于导电片的接触片组成,接触片包括插拔段和平面段,导电片固定于接触片的平面段,且导电片的材质为紫铜。
进一步地,导电片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固定于平面段的上/下表面。
进一步地,导电片包括连接为一体的接触段和导通段,接触段固定于平面段的上/下表面。
进一步地,接触片的材质为铜合金。
进一步地,接触片的厚度为0.12mm,导电片的厚度为0.15~0.20mm,宽度为2~4mm,导电片的宽度为0.2~0.4mm。
进一步地,导电片的宽度大于接触片的宽度。
进一步地,位于中隔片下方的导电片的长度小于位于中隔片上方的导电片的长度。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套设于注塑壳体的台阶上,端子模块与内壳体形成的组装结构固定于外壳体的内部空腔中。
进一步地,该大电流USB type C连接器的尺寸为8mm*7mm*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的电源端子采用高导电率的紫铜作为电流传输的导电片,之后,在电流输出部分将与电器实现反复插拔进行充电的部分设置成硬度较大的接触片,通过这种方式在保证连接器耐插拔的同时还具备大电流输出特性。
由于中隔片和两个端子组件是采用注塑方式在其外表面形成注塑壳体,这种方式可以使电源端子厚度超出国际标准的部分可以沉降至注塑壳体内,从而保证整个连接器的尺寸不发生变化。
本方案采用上述结构的电源端子后,USB type C连接器能够实现一万次以上的插拔,且其能够实现10A左右的电流传输,从而满足了用户实现电子设备快速充电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中隔片和两层端子组件组装示意图。
图2为中隔片和两层端子组件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图。
图3为中隔片和两层端子组件组装在一起后侧视图。
图4为注塑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内壳体的立体图。
图6为外壳体的立体图。
图7为大电流USB type C连接器的立体图。
其中,1、注塑壳体;11、台阶;2、端子组件;21、电源端子;22、信号端子;221、接触片;2211、插拔段;2212、平面段;222、导电片;2221、接触段;2222、导通段;3、中隔片;31、条形槽;4、内壳体;5、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至图7所示,该大电流USB type C连接器包括外壳和端子模块,端子模块包括中隔片3、分别位于中隔片3上方和下方的端子组件2及采用注塑方式形成于中隔片3和端子组件2外部的注塑壳体1。
由于中隔片3和两个端子组件2是采用注塑方式在其外表面形成注塑壳体1,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整个连接器的尺寸不发生变化,电源端子21厚度超出国际标准的部分可以沉降至注塑壳体1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未经安费诺商用电子产品(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161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