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子液体溶液基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太阳能空调/热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03059.6 | 申请日: | 2017-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2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宗昌;张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5/10 | 分类号: | C09K5/10;F24F5/00;F25B27/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 代理人: | 温福雪,侯明远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液体 溶液 纳米 流体 直接 吸收 太阳能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和热泵装置,是一种离子液体溶液基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太阳能的吸收式空调/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丰富、廉价的清洁能源。夏天太阳强烈的辐射与人们对于制冷的需求相一致。因此,夏季利用太阳能替代常规的能源驱动吸收制冷机进行制冷和空调,冬季利用太阳辐射进行辅助供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清洁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具有节能和环保作用。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加紧进行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空调)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许多国家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太阳能电站和太阳能空调系统。目前,大多数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热泵系统,主要是由表面涂层式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箱、吸收制冷机/热泵、冷却塔和辅助加热系统所构成。表面涂层式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的热水(80℃以上)为吸收制冷机/热泵提供驱动热源。表面涂层式太阳能集热器由于吸光表面温度较高,其热辐射和对流热损失较大,使其热效率较低。另外,传统的吸收制冷和热泵循环所采用的溴化锂水溶工质对易结晶和强腐蚀,严重影响装置的使用寿命,不便于工业和广大城乡居民住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溶液基纳米流体太阳能直接吸收式空调/热泵方法和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能有效地解决现有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热泵系统中,工质溶液易结晶,强腐蚀,太阳能集热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离子液体溶液基纳米流体直接吸收太阳能空调/热泵方法,步骤如下:
首先,将工质缓慢加入到磷酸酯类咪唑离子液体中,混合10-20分钟,即为基液,其中,磷酸酯类咪唑离子液体含量为工质溶液的60-95wt%;然后,向基液中加入纳米颗粒,继续搅拌至完全混合,得到稳定的磷酸酯类咪唑离子液体溶液基纳米流体,纳米颗粒含量为磷酸酯类咪唑离子液体溶液基纳米流体的0.01-0.5wt%,将磷酸酯类咪唑离子液体溶液基纳米流体在装置运行前灌注到装置中的溶液储罐ST中。
所述的磷酸酯类咪唑离子液体为磷酸二甲酯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乙基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乙基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乙基甲基咪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所述的工质溶液为水、甲醇或乙醇。
所述的纳米颗粒为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铜、三氧化二铝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
当纳米颗粒为碳纳米管时,为了增加碳纳米管的亲水性,在碳纳米管加入到基液前,对其进行酸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以磷酸酯类咪唑离子液体(磷酸二甲酯二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乙基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乙基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乙基甲基咪唑)与水,甲醇和乙醇所构成的二元和三元溶液为基液,通过向基液中加入微量的对太阳辐射能有优良吸收特性的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铜,三氧化二铝等)构成磷酸酯类咪唑离子液体溶液基纳米流体,并作为吸收制冷/热泵循环的工作流体。这种工作流体不结晶,无腐蚀,克服了传统吸收式空调/热泵循环中溴化锂水溶工质对易结晶,强腐蚀的缺点。同时,利用集热器内纳米流体对太阳辐射能优良的吸收特性,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工作流体的热能,在集热器内完成工作流体升温和部分汽化过程。克服了表面涂层太阳能集热器表面温度高,热损失高的缺点。同时,添加的纳米颗粒还能进一步强化工作流体在吸收和再生过程中的热质传递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发生器主视图。
图3为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发生器俯视图。
图中:DASC/G太阳能集热/再生器;ST溶液储罐;AH辅助加热装置;SE气液分离器;C冷凝器;CT循环水冷却塔;A吸收器;HE板式换热器;E翅片管蒸发器;P1溶液泵;P2冷媒泵;P3循环水泵;P4稀溶液泵;
1溶液储罐ST的出口;2太阳能集热/发生器DASC/G的入口;
3太阳能集热/发生器DASC/G的出口;4气液分离器SE的入口;
5气液分离器SE的出口;6板式换热器HE的第一入口;
7板式换热器HE的第一出口;8吸收器A的第一入口;
9吸收器A的第一出口;10板式换热器HE的第二入口;
11板式换热器HE的第二出口;12溶液储罐ST的入口;
13分离器SE的出口;14冷凝器C的第一入口;15冷凝器C的第一出口;
16翅片管蒸发器E的入口;17翅片管蒸发器E的第一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03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气采样器的支撑架
- 下一篇:空气浮游细菌采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