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除尘设备及液压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68814.1 | 申请日: | 2017-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3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康志鹏;张仲元;李国光;丁国一;鞠洪刚;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F15B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0632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除尘 设备 液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除尘设备及液压站。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的要求,生产现场的环境日益受到公司的关注,原燃料皮带运输现场的粉尘浓度高是现场管理的一大难题,特别是皮带机转运站内的粉尘浓度,粉料在运输过程中一部分会留在皮带表面,一旦出现滚筒上下改向则会造成现场扬尘,空气中的粉尘影响现场工人的健康,地面上的灰尘影响现场卫生环境。
而由于现场没有除尘设施,地面粉尘治理主要是靠人工清理,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但是排除粉尘的效率低下,在这种环境工作下的设备运行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除尘设备及液压站,以解决目前的液压站排除粉尘的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除尘设备,包括:
漏斗形吸尘结构,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出口的截面面积;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出口连接除尘分管道;
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入口处;
风扇,设置在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内部;
自动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内部。
优选的,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为不规则漏斗型。
优选的,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入口平面和垂直方向的角度为25°~35°。
优选的,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入口平面和垂直方向的角度为3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站,包括:
皮带运输系统;
如上述技术方案的N个新型除尘设备,所述N个新型除尘设备和地面的距离高于所述皮带运输系统中的第一转向滚筒和地面的距离,N为正整数;
除尘分管道,所述N个新型除尘设备设置在所述除尘分管道上,所述除尘分管道和除尘主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N个新型除尘设备和所述液压站的地面的距离大于等于预设距离阈值。
优选的,所述预设距离阈值为3m。
优选的,所述N个新型除尘设备中的第一新型除尘设备设置在所述皮带运输系统中的皮带的正面,使所述皮带的平面垂直所述第一新型除尘设备的过滤网的平面。
优选的,所述除尘分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皮带运输系统和所述N个新型除尘设备为联动控制。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除尘设备及液压站,包括:漏斗形吸尘结构,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出口的截面面积;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出口连接除尘分管道;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入口处;风扇,设置在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内部;自动控制模块,设置在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内部。通过安装在液压站的新型除尘设备,可以吸出液压站中的粉尘,将其吸入到除尘分管道中排除,进而减少了液压站的粉尘,提高了粉尘去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除尘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站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漏斗形吸尘结构1、过滤网2、第一转向滚筒3、新型除尘设备4、除尘分管道5、阀门6、皮带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为了解决液压站中的料皮带7运输现场的粉尘,减少现场粉尘浓度,为现场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本申请设计了一种新型除尘设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皮带7机运输,特别适用于连续性拉运物料作业的冶金、运输企业或工程。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在于两方面,新型除尘设备的具体结构,和新型除尘设备在液压站中的安装位置,下面进行分别的介绍。
参见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除尘设备4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漏斗形吸尘结构1,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入口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出口的截面面积;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出口连接除尘分管道5。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漏斗形吸尘结构1为不规则漏斗型。参看图2,漏斗形吸尘结构的组成漏斗的四面是不规则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入口平面和垂直方向的角度为25°~35°。优选的,所述漏斗形吸尘结构的入口平面和垂直方向的角度为 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688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