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轿车内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657842.3 | 申请日: | 201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7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靳中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中山 |
主分类号: | B60N2/32 | 分类号: | B60N2/32;B60N2/34;B60N2/06;B60N2/80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范晴,言丽君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轿车 内部结构 | ||
1.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包括安装有方向盘组件(1)及仪表盘组件(14)的前操控台(2)、主驾驶座椅(3)、副驾驶座椅(4)、后排长座椅(5)、设置在主驾驶座椅(3)和副驾驶座椅(4)之间的操控座(6)、以及安装在操控座(6)内的操控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可分别在车内主、副驾驶区域内前后移动,且可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2)位置,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均包括坐设部(31,41)、靠背部(32,42),其靠背部(32,42)可向后转动放平,所述操控座(6)上具有高度与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高度一致的扶手箱(8),该扶手箱(8)上安装有可向后转动至与扶手箱(8)上表面保持水平的翻盖(9),当汽车处于行驶状态时,主、副驾驶座椅(3,4)与前操控台(2)之间形成有搁脚空间,且翻盖(9)盖设于扶手箱(8)上,当汽车处于休息状态时,主、副驾驶座椅(3,4)前移至紧贴前操控台(2)位置且放平相应靠背部(32,42),同时后翻翻盖(9),此时靠背部(32,42)、翻盖(9)均与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相接,主、副驾驶座椅(3,4)的坐设部(31,41)和靠背部(32,42)、翻盖(9)及后排长座椅(5)的坐设部(51)形成相连的休息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的靠背部(32,42)上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有靠枕(33,4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的靠背部(32,42)内具有可带动靠枕(33,43)升降的电动升降机构(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升降机构(18)包括电机(18-1)、由电机(18-1)控制伸缩的伸缩杆(18-2)、与伸缩杆(18-2)外端部相连的连杆(18-3)以及设置在连杆(18-3)两端的连接杆(18-4),连接杆(18-4)上具有多档高度定位孔,所述靠枕(33,43)具有供连接杆插入的插槽(18-5),且靠枕(33,43)内于插槽(18-5)的一侧设有可伸入插槽(18-5)且锁定高度定位孔的锁定杆(18-6),所述锁定杆(18-6)与靠枕(33,43)之间设有压簧(18-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与车内主、副驾驶区域之间设有带动主、副驾驶座椅(3,4)前后移动的电动滑动机构(11),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内具有带动靠背部(32,42)翻转的电动转动机构(1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小轿车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副驾驶座椅(3,4)的靠背部(32,42)后侧具有可翻转的支架(20),该支架(20)具有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打开状态时,支架与靠背部(32,42)垂直布置,折叠状态时,支架收拢于靠背部(32,42)后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中山,未经靳中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6578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公交车座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