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直流供电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90970.0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7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沂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景元电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00 | 分类号: | H02J1/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供电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交直流供电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的提高,各种供电设备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供电设备能够为用户的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Pad)或便携式游戏机(PSP)等提供电能,以保证各种电子设备能够在停电时还能够正常使用。但供电设备由于其功能性单一,导致其绝大多数仅应用在小型的电子设备。进而也极大的影响了供电设备实际应用的适用性。
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了供电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是目前业界一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直流供电设备及系统,以改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交直流供电设备,应用于交直流供电系统,所述交直流供电系统包括:直流电源,所述交直流供电设备包括:直流供电装置、交流供电装置和控制保护装置。所述直流供电装置、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和所述控制保护装置均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耦合,所述控制保护装置与所述交流供电装置耦合。所述控制保护装置,用于生成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输出至所述交流供电装置,以使所述交流供电装置将获取的直流信号转换为交流信号,并将所述交流信号输出至外部负载;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交流供电装置故障时,关断所述交流供电装置的交流信号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交直流供电装置包括:升压整流模块和全桥逆变模块。所述升压整流模块和所述全桥逆变模块均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耦合,所述升压整流模块和所述全桥逆变模块均与所述控制保护装置耦合,所述升压整流模块与所述全桥逆变模块耦合。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脉宽调制信号和第二脉宽调制信号。所述升压整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脉宽调制信号将获取的所述直流信号升压并整流,将升压并整流后的所述直流信号输出至所述全桥逆变模块。所述全桥逆变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脉宽调制信号将获取的所述直流信号逆变为所述交流信号,并将所述交流信号输出至外部负载。
进一步的,所述升压整流模块包括:放大电路、推挽升压电路和整流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耦合,所述放大电路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保护装置耦合,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推挽升压电路的输入端耦合,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推挽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耦合,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全桥逆变模块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推挽升压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和变压器。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均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耦合,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耦合,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变压器一次侧绕组的一端耦合,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和所述变压器一次侧绕组的另一端耦合。所述变压器一次侧绕组的耦合点还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耦合,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保护装置包括:第一控制保护模块和第二控制保护模块。所述第一控制保护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保护模块均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耦合,所述第一控制保护模块和所述第二控制保护模块耦合,所述第一控制保护模块与所述升压整流模块耦合,所述第二控制保护模块与所述全桥逆变模块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交直流供电设备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控制保护装置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保护模块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供电装置包括:直流供电模块和USB接口模块,所述直流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耦合,所述直流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USB接口模块耦合。
进一步的,所述交直流供电设备还包括:电量指示装置,所述电量指示装置的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耦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交直流供电系统,所述交直流供电系统包括:直流电源和所述的交直流供电设备,所述直流电源和所述交直流供电设备耦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景元电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景元电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90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