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配药用瓶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2022.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32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勋;宋丽娟;白玲;李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肿瘤医院;张毅勋 |
主分类号: | A61J1/14 | 分类号: | A61J1/14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01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瓶塞 外层密封 内层橡胶 配药 本实用新型 橡胶片 一次性 瓶塞碎屑 橡胶帽体 斜面针头 医药设备 侧孔针 输液瓶 凸出的 有效地 螺纹 刺穿 瓶体 三瓣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层配药用瓶塞。解决了一次性斜面针头与一次性侧孔针在配药中会将瓶塞碎屑掉入输液瓶中的问题,包括外层密封瓶塞以及内层橡胶瓶塞,外层密封瓶塞内侧下部设有与瓶体连接的螺纹,内层橡胶瓶塞设置在外层密封瓶塞内侧,内层橡胶瓶塞上设有不少于三瓣的向下凸出的橡胶片,相邻的橡胶片之间紧紧密合在一起,所述的外层密封瓶塞外侧设有橡胶帽体。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避免刺穿瓶塞时带入塞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层配药用瓶塞。
背景技术
配液用注射器针头在配药中的应用对照在临床上护士配制注射药物时,经常有瓶塞碎屑堵塞针头或掉入输液液瓶中现象。若掉入输液瓶中的碎屑不被有效清除,发现的只能弃之不用,造成浪费;没有发现的有可能输注到人体中,潜在风险较大。分别用一次性普通斜面针头、一次性侧孔针头(均为12号)配制药液。将输液瓶端正置于治疗台上,左手固定输液瓶,右手将吸有药液的注射针头垂直于瓶塞面插入,然后推进药液,瓶塞碎屑堵塞针头或掉入输液瓶中,瓶塞为橡胶质地,具有很大的伸展性,普通针头斜面角度容易嵌入微塞而致推进输液瓶中,瓶塞碎屑中的内容物如硫化物及一些助剂、填充剂、黏胶剂等溶解到药液内,对人体有害;从外观上是一种异物,若护士在检查中未发现,会给患者带来风险,甚至造成医疗纠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配液用注射器针头在配药中会将瓶塞碎屑掉入输液瓶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层配药用瓶塞。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配药用瓶塞,包括外层密封瓶塞以及内层橡胶瓶塞,外层密封瓶塞内侧下部设有与瓶体连接的螺纹,内层橡胶瓶塞设置在外层密封瓶塞内侧,内层橡胶瓶塞上设有不少于三瓣的向下凸出的橡胶片,相邻的橡胶片之间紧紧密合在一起,所述的外层密封瓶塞外侧设有橡胶帽体,橡胶帽体一侧通过橡胶桥接在外层密封瓶塞上,另一侧扣在外层密封瓶塞上。
进一步的,外层密封瓶塞内侧设有一圈环形槽,所述的内层橡胶瓶塞卡在环形槽内。
进一步的,相邻的橡胶片围合的中心位置设有向下凹陷的橡胶槽。
进一步的,橡胶片设有四片,橡胶片与内层橡胶瓶塞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橡胶片为设有向下凸起的弧面结构,弧度为10°-15°。
进一步的,外层密封瓶塞为橡胶结构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避免刺穿瓶塞时带入塞粒。在本实用新型上使用一次性侧孔针加药,降低了加药微粒污染药液的机会,减少了外源性污染,保证了配药质量和输液安全,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了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配液用注射器针头插入后的示意图;
图3为外层密封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层橡胶瓶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中1-外层密封瓶塞,2-内层橡胶瓶塞,3-橡胶片,4-橡胶槽,5-橡胶帽体,6-螺纹,7-环形槽,8-配液用注射器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张毅勋,未经山西省肿瘤医院;张毅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20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用垫片
- 下一篇:一种气源输出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无菌配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