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迷宫式进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9363.6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1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苏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J2/06 | 分类号: | B63J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迷宫 式进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艇机舱通风系统,特别是一种迷宫式进风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钢船艇对机舱通风有较高的要求,良好的通风设置可以降低机舱温度,提高机器效率,同时,玻璃钢船艇对占用的空间也有要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464115U公布了一种玻璃钢船艇的机舱进出风装置,用于解决玻璃钢船艇机舱的进出风问题。上述装置使用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噪声问题,由于隔音效果较差,机舱内的噪声可经进风口传出;二是干燥问题,类似于迷宫形状设置的集水板和挡水板,虽然可以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却无法对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吸收,机舱内的腐蚀现象依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隔音降噪、可吸收水汽的迷宫式进风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迷宫式进风装置,包括:安装箱体和置于安装箱体内的多个进风单元,相邻的进风单元之间的间隙内设置吸音棉;该安装箱体的后端面置于船体机舱内,该安装箱体的前端面置于船体机舱外;各进风单元包括依次密封连接的圆台型进风流道、圆筒形吸音流道和圆筒形出风流道,所述进风流道、吸音流道和出风流道同轴设置;所述进风流道的大头端置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前端面上,以使进风流道的进气口呈锥形设置,该出风流道的尾端置于所述安装箱体的后端面上,以使船体机舱外的气流可由进风流道、吸音流道和出风流道进入船体机舱内;所述进风流道内间隔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留有间隙,以使浪花进入进风流道时由第一挡板或第二挡板形成阻挡,避免大量水分直接进入吸音流道,气流由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间隙进入吸音流道;所述吸音流道包括第一仓室、第二仓室、第三仓室,所述第一仓室的前端与所述圆台型进风流道的尾端相通,该第一仓室内壁设置筒状吸音棉,该筒状吸音棉的外壁与第一仓室的内壁贴合设置,所述第二仓室内设置柱状吸音棉,该柱状吸音棉的直径为所述吸音流道内径的二分之一且与吸音流道同轴设置;所述第三仓室的尾端插入所述出风流道内设置,该第三仓室的前端设置筒状吸潮板,该筒状吸潮板的外壁与第三仓室的内壁贴合设置,该第三仓室的尾端内设置柱状吸潮板,该柱状吸潮板的直径为所述吸音流道内径的二分之一且与吸音流道同轴设置;该第三仓室的侧壁和底壁上设置多个通孔,便于气流通过,使用时气流由进风流道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进入,经第一仓室、第二仓室进入第三仓室,并由筒状吸潮板和柱状吸潮板进行吸潮,经第三仓室尾端的通孔进入出风流道到达机舱内;由安装箱体和吸音流道内的吸音棉对船体机舱内的噪音进行隔绝,以降低噪音。
进一步,所述柱状吸音棉/柱状吸潮板由安装环进行支撑固定,各安装环包括同轴设置的安装内环和安装外环,所述安装外环的外壁与所述吸音流道的内壁间隙配合,以使所述安装环可套入所述吸音流道内,所述安装内环的内壁与所述柱状吸音棉/柱状吸潮板的外壁间隙配合,以使所述柱状吸音棉/柱状吸潮板可套入所述安装环内;所述安装外环的内壁与所述安装内环的外壁之间经多个连接撑杆固定相连,以使气流可在安装外环和安装内环之间流通。
进一步,所述安装环由聚四氟乙烯塑料一体注塑成型,耐腐蚀,摩擦系数小。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进风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安装箱体内设置吸音棉,进风单元内设置筒状吸音棉和柱状吸音棉,可有效隔绝机舱内的噪音;(2)吸音流道内设置筒状吸潮板和柱状吸潮板,可以对进入船体机舱内的气流进行吸潮处理,减少水分进入机舱内;(3)安装环的设置,对柱状吸音棉/柱状吸潮板进行了固定,同时不影响气流的输送;(4)安装环由聚四氟乙烯塑料一体注塑成型,耐腐蚀,摩擦系数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进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箱体1,进风单元2,进风流道21,第一挡板211,第二挡板212,第一仓室22,筒状吸音棉221,第二仓室23,柱状吸音棉231,第三仓室24,筒状吸潮板241,柱状吸潮板242,出风流道25,安装环26,安装外环261,安装内环262,连接撑杆26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未经常州玻璃钢造船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9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尾舵转向角度反馈机构
- 下一篇:系留缆绳系统及观光系留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