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绘图铅笔削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5388.9 | 申请日: | 201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7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毛思文;王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B43L23/00 | 分类号: | B43L2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73 | 代理人: | 涂萧恺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绘图 铅笔 削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笔切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绘图铅笔削笔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铅笔切削装置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的切削小刀,靠人手动来修整铅笔的形状,另一种是利用铅笔滚动切削的铅笔卷。而在铅笔实际运用的场合中,绘图是一项大头,但是圆形的铅笔铅芯无法满足绘制标准工程图对于铅笔棱角的需求。
削切小刀来切削铅笔铅芯存在费力费时,且无法统一的问题,而依靠铅笔滚动来切削的铅笔卷,根本无法切削铅笔的棱角。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结构设计合理、切削快速稳定、使用简单且安全性高的一种绘图铅笔削笔器,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一种绘图铅笔削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削笔器主体、位于削笔器主体下端的收纳盒、位于削笔器主体上端的手柄,所述削笔器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与手柄相对应的插座,所述插座中心设置有弹簧,且弹簧连接削笔器主体和手柄,所述削笔器主体上设置有由上而下贯穿的插孔,所述插孔和插座部分连通,且手柄对应连通部分的插座设置有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的下端设置有刀片,所述刀片在插座内直线运动,且与运动轨迹与插孔之间存在一个锐角,所述插孔下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凸出的底座,所述底座的位置低于插孔与插座连通部分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相对于削笔器主体,位于削笔器主体上端的右侧,手柄的顶端为倾斜状,且由左向右向下倾斜,所述削笔器主体的左端设置凸出的受力部,便于握持受力。
作为优选:所述插孔相对于削笔器主体,位于削笔器主体的左侧,且插孔的形状大小与常规铅笔的形状大小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收纳盒的上端内侧设置有凸点,所述削笔器主体上设置有对应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收纳述盒为透明塑料材质,所述收纳盒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收纳盒与削笔器主体配合时,底座和部分插孔位于容纳腔内,当刀片向下伸出插座时,位于容纳腔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插孔与插座的连通部分高于容纳腔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的顶端的面积大于插座的插入面。
作为优选: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波浪形的凸楞。
作为优选:所述刀片和推动部的接触面为阶梯形。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透明的收纳盒,可以观察到切削情况和碎屑的堆积情况;2、插孔固定铅笔,刀片通过手柄在插座内直线运动,实现对铅笔的平面切削;3、手柄顶端的倾斜面和削笔器主体上的受力部,有利于增强人手握持使用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绘图铅笔削笔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绘图铅笔削笔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1、手柄;11、弹簧;12、推动部;13、刀片;2、削笔器主体;21、插孔; 22、受力部;23、插座;24、底座;25、凹槽;3、收纳盒;31、凸点;32、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绘图铅笔削笔器做进一步说明。
用手将绘图铅笔削笔器握在手里,大拇指按压在手柄1上端,受力部22位于食指的上端,使用时,先将铅笔插入插孔21内,铅笔沿插孔21插入与削笔器主体2下端的底座24相接触,插孔21的形状大小与市面上常规的铅笔尺寸一致,按压手柄1,使得推动部12向下运动,刀片13逐步与铅笔的待切削处接触,由于插孔21限制了在内的铅笔的活动范围,保证铅笔不会随意晃动,加上刀片13简单的往复直线运动,可以将铅笔的一面切削平整,转动铅笔位置,换面切削,使得铅笔切削处棱角,符合绘图的多种需求。
容纳腔32用来存储切削后的碎屑,收纳盒3为透明材质,可以在碎屑量大时,取下收纳盒3,倾倒掉内部的碎屑,在利用凹槽25与凸点31的配合,使收纳盒3稳定的固定在削笔器主体2的下端。
手柄1与削笔器主体2之间设置有弹簧11,便于手柄1向下运动后的自动复位,插座23 的设置有利于活动连接削笔器主体2和手柄1,也限制了手柄1最大下移量,防止用力过猛,刀片13与插孔21内部接触磨损。
手柄1位于自然状态时,刀片13位于插座23内部,手柄1下按时,刀片13向下直线运动,出现在插孔21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53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