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OD自动滴定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2038.0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0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欢;洪陵成;陈广姣;毛增闯;张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1/16 | 分类号: | G01N3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裴咏萍 |
地址: | 21110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d 自动 滴定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分析仪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进行水质COD自动滴定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传统的重铬酸钾法依然是测量水质化学需氧量(COD)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操作过程长,试剂用量大,二次污染较严重;受回流装置限制,难以同时分析大批量样品。同时分析人员需要长时间进行繁重的手工劳动,极易产生人为测量误差,无法真正实现COD的全自动分析。此外,实验室现有的快速消解仪原理与标准法有着条件上的区别,必然存在着误差。
当前市场上全自动COD智能分析装置尚未有同类产品,与其相似的电位滴定时分析实验室使用最多、工作量最大的常规分析仪器,但电位滴定首先需要较严格的前处理以降低误差,其次与我们常用的光度滴定法也有区别,同时这一类自动滴定仪器尚且无法完成整个仪器系统的智能化,只能够实现整个滴定-分析过程的半自动化,要完成整个分析过程依旧需要人工操作。目前国内较为常见的半自动滴定分析方法主要是精确量取适量样品溶液,插入电极进行滴定,加入标准液,反应平衡后记录加入标准溶液的体积和被监测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值,滴定完成之后将实验数据以及样品溶液的体积、标准溶液的浓度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滴定类型选择对应的计算公式类型进行计算,得到反应式量点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或样品溶液的初始浓度后输出结果。这样的方法只适用于常规的容量分析或替代一些非水滴定以及扩大到微流滴定分析和终点突跃不明显的滴定分析,相比于传统方法来说操作简便、快捷,人工干预少,分析速度快,智能化程度高,但是依然需要人工投入,也依然有较大的人为误差风险,无法真正达到全自动智能分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达到全自动化的COD滴定检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COD自动滴定检测仪包括自动取样的进样系统、协调系统、加热系统、微流滴定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分别与进样系统、协调系统、加热系统和微流滴定系统相连;加热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消解盘;微流滴定系统包括微流滴定装置和检测装置;进样系统、微流滴定系统分别通过协调系统与加热系统相连。利用消解盘对待检测水样进行加热消解,通过协调系统进行水样的消解进样、滴定进样等切换,同时整体系统的功能切换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现,能够达到全自动化的目的。
加热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消解盘;每个消解盘包括多个消解回流管和对应的多通阀;中央控制系统通过协调系统控制进样系统和微流滴定系统分别与加热系统中的不同消解盘连通。通过两个消解盘可实现进样、消解、滴定过程同时进行。
其中,协调系统采用协调阀;协调阀包括动盘和定盘;动盘与定盘转动连接;动盘上设有两个动子接口,通过动子接口分别连接进样系统和微流滴定系统;定盘上设有至少两个定子接口,分别连接对应的消解盘;当协调阀打开时,两个动子接口分别与对应的定子接口相连通;协调阀具有两个打开状态,分别切换进样系统和微流滴定系统与不同的消解盘的同时连通。通过协调阀定子接口和动子接口的设计,通过转动动盘,控制动子接口与不同定子接口的切换连通,并动子接口两个的设计可同时进行两路管路的连通。
进一步的,定盘包括外壳和定子滑块;外壳中空,且上端面设有通孔;定子滑块为环状,设于定盘的外壳内,且固定设于外壳的上端面下方;动盘包括动子滑块;动子滑块包括动子轴和设于动子轴上部的环状凸台;动子轴转动设于定盘的外壳内,且上端穿过定子滑块后,穿过外壳上端面通孔或位于该通孔内;环状凸台上端面与定子滑块下端面相契合,且相互抵触;定子接口设于定子滑块上;外壳对应各定子接口的位置处设有通孔;动子接口设于动子滑块上端面处;环状凸台的上端面处设有与各动子接口对应连通的对接口;当协调阀打开时,两个动子接口通过对接口与定子滑块上对应的定子接口相连通。通过定子滑块和动子滑块的设计,实现对定子接口和动子接口的选择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2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线检测玉米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环境检测仪下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