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童用医用吸氧管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5334.1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40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曹秉蓉;何英;叶应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9/08 | 分类号: | A61M39/08;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黄幼陵;麦迈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冠形 吸氧管 腔体 连接轴 医用吸氧管 收纳 收纳装置 儿童用 贯穿腔 腔体壁 鼻塞 插孔 取下 绕管 体壁 吸盘 安全隐患 操作孔 动配合 放置槽 通管孔 缠结 取用 吸氧 污染 | ||
一种儿童用医用吸氧管收纳装置,由第一球冠形腔体、第二球冠形腔体、绕管轴、连接轴、鼻塞放置槽和吸盘构成,所述第一球冠形腔体的腔体壁上设置有贯穿腔体壁的操作孔,第二球冠形腔体的腔体壁上设置有贯穿腔体壁的通管孔,所述绕管轴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与连接轴组合的插孔,该插孔的孔径与连接轴的直径为动配合。该装置在儿童吸氧时或是暂时取下吸氧管时对较长的吸氧管管线进行收纳,有效防止管线较长造成的安全隐患或是取下吸氧管随意放置时管线及鼻塞端的污染,同时保障吸氧管的管线收纳取用时不易缠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吸氧时针对医用吸氧管进行收纳的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临床上的患者常需进行氧气吸入,通常都是将医用吸氧管的连接端与供氧设备连接后将吸氧管鼻塞一端供患者使用。儿童作为重点医疗看护的对象,常利用吸氧作为一种长时间辅助治疗行为,但标准吸氧管一般都较长(>1米)且韧性大,过长的吸氧管管线容易缠绕在儿童身体上,在较小的幼儿乱动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容易绊倒或触碰到其它医疗器械,影响治疗效果。
并且儿童在吸氧期间带出检查或其他活动时,取下后的吸氧管通常散落在病床上、床旁桌上或者是地上,容易使得吸氧管的鼻塞处受到污染,同时散落的吸氧管管线容易绊倒他人或物品、设备,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520457409.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带有吸氧管收纳装置的氧气湿化瓶,将吸氧管收纳装置可拆卸式连接在湿化瓶本体上,可以对吸氧管起到收纳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时其仅能固定在氧气瓶或湿化瓶等供氧设备上,使用较为不便,在收纳吸氧管时,仅是将吸氧管简单缠绕在暴露在外的绕线轮环形槽内,且该绕线轮凸出于湿化瓶瓶身,在未收纳吸氧管及收纳吸氧管后仍有受到外界环境污染的风险;又例如申请号为201520967812.3的专利中公开一种吸氧管道收纳袋,直接将吸氧管整个放置在收纳袋中,防止吸氧管受到污染,但是吸氧管的管线易在袋中缠结,且仅能收纳不能缩短吸氧管管线,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童用医用吸氧管收纳装置,在儿童吸氧时或是暂时取下吸氧管时对较长的吸氧管管线进行收纳,有效防止管线较长造成的安全隐患或是取下吸氧管随意放置时管线及鼻塞端的污染,同时保障吸氧管的管线收纳取用时不易缠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儿童医用吸氧管收纳装置,由第一球冠形腔体、第二球冠形腔体、绕管轴、连接轴、鼻塞放置槽和吸盘构成,所述第一球冠形腔体的腔体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腔体壁的操作孔,第二球冠形腔体小于第一球冠形腔体且第二球冠形腔体开口端端部的外壁尺寸小于第一球冠形腔体开口端端部的内壁尺寸,第二球冠形腔体的腔体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穿腔体壁的通管孔,所述绕管轴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与连接轴组合的插孔,该插孔的孔径与连接轴的直径为动配合;
绕管轴固定在第一球冠形腔体凹面内壁上,其中心线与第一球冠形腔体的中心线重合,所设置的插孔朝向腔体开口方向;连接轴固定在第二球冠形腔体凹面内壁上,其中心线与第二球冠形腔体的中心线重合;鼻塞放置槽固定在绕管轴上,吸盘固定在第二球冠形腔体凸面的外壁上;
组合时,第一球冠形腔体的开口端内壁扣住第二球冠形腔体开口端端部,连接轴插入绕管轴设置的插孔内,通过转动第一球冠形腔体或第二球冠形腔体使第一球冠形腔体的腔体壁上设置的操作孔与第二球冠形腔体的腔体壁上设置的通管孔相对应。
所述绕管轴的长度小于第一球冠形腔体、第二球冠形腔体组合后两腔体凹面内壁之间的间距,且第一球冠形腔体、第二球冠形腔体组合后两腔体件凹面内壁之间的间距与绕管轴的长度之差不大于0.5mm,绕管轴所设插孔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连接轴的长度,使得第一球冠形腔体、第二球冠形腔体在组立状态下,绕管轴的端部与第二球冠形腔体凹面内壁之间仅有一微小间距,防止管线被夹在绕管轴与第二球冠形腔体凹面内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53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