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安全带智能控制预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84967.0 | 申请日: | 2017-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4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卢琴云;王云霞;张加伟;洪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2/46 | 分类号: | B60R22/46;B60R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安全带 智能 控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动车用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智能控制预紧系统。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乘员约束系统的主要保护装置之一,是高速运动车辆座椅上不可缺少的装置,安全带通过对车辆碰撞时产生的急加速度所引起的乘员急剧位移进行约束而实现保护功能,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使乘员的头部和胸部不至于向前而撞击转向盘或仪表盘等,从而减少了乘员发生二次碰撞的危险,而普通安全带由于在佩戴时织带与乘员身体间存在的间隙造成织带松弛,导致其不能在发生碰撞时对乘员起到有效的约束,因而安全带的主动预紧技术被提出。
目前广泛使用的预紧技术是爆燃式预紧安全带,该类预紧安全带采用爆燃气体发生剂来驱动织带回卷,但其不能被重复使用,一旦引爆就必须整体更换,因此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以及汽车安全预紧装置的不能被重复使用这一问题。通过齿轮和齿条的传动可以有效地调整织带的松紧问题,还可以被重复使用,并降低了使用成本。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智能控制预紧系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安全带智能控制预紧系统,包括织带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织带驱动装置包括织带、织带卷轴、卷轴支架、齿轮、齿条和电动推杆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雷达传感器、转向角度传感器、制动行程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可通各种传感器测量的各种阈值来控制电动推杆器上推杆的移动,推杆通过滑槽的相对运动带动齿条的移动,使齿轮转动带动织带卷轴的转动,控制织带的松紧度。提高驾驶人员应对各种情况的安全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预紧传感器采集相关信号,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推杆器动作来驱动织带卷轴以收卷织带,电动推杆器通过电动控制可做伸长、回缩的直线往复运动,因而可实现重复使用,降低成本,
2、同时可在碰撞发生之前就进行预紧,能够充分保护乘员,另外在推杆处于回缩状态时,齿条与齿轮未啮合,不影响安全带在通常状态下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带智能控制预紧系统,所述控制器为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安全带预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织带;2.织带卷轴;3.卷轴支架;4.控制器;5.雷达传感器;6.转向角度传感器;7.制动行程传感器;8.速度传感器;9.加速度传感器;10.电动推杆器;11.推杆;12.齿条;13.齿轮;14.滑块;15.滑槽;16.织带张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汽车安全带智能控制预紧系统,包括包括织带1、织带卷轴2、卷轴支架3、控制器4、雷达传感器5、转向角度传感器6、制动行程传感器7、速度传感器8、加速度传感器9、电动推杆器10、推杆11、齿条12、齿轮13、滑块14、滑槽15和织带张力传感器16。所述电动推杆器10的行程开关与控制器4连接,即行程开关的开启由控制器4控制,电动推杆器10的推杆11上连接有齿条12,所述织带卷轴2上套设有齿轮13,当电动推杆器10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齿条12与齿轮13啮合,而当电动推杆 10处于收缩状态时,齿条12与齿轮13不接触。
所述齿条12的一端与推杆11连接、另一端设有滑块14,所述电动推杆器10外壳上设有与滑块14相配合的滑槽15,所述滑槽15与电动推杆器10的轴线平行。
所述预紧控制系统还包括织带张力传感器16,所述电动推杆器10设有至少两级行程,控制器4根据织带张力传感器16采集到的织带张力信息,控制相应行程开关开启。
所述控制器4为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849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性强的赛车安全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虹膜识别解锁的电动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