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9892.0 | 申请日: | 201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9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罗盼;王芳;廖先利;杨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58;A61M5/40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李兴寰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针 针体 三通 安全输液器 持针柄 滑动槽 导管 本实用新型 往复滑动 隔离塞 连通 保护套外套 三通一体 上下两侧 输液器 内嵌 保存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输液器,包括针体、持针柄以及导管,所述针体包括钢针、三通以及隔离塞,所述导管与三通的中端连通,所述三通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钢针和隔离塞连通,所述持针柄安装在三通上远离导管的一侧,还包括钢针保护套,所述钢针保护套的上下两侧均开有滑动槽,所述钢针保护套外套于针体上且可沿水平方向在针体上往复滑动,所述三通的中端和持针柄分别内嵌于钢针保护套的两条滑动槽中且可沿水平方向在滑动槽内往复滑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输液器,钢针保护套与三通一体设置,便于钢针保护套的保存,降低钢针扎伤医务工作者的可能,提高输液器的安全性,降低医务工作者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大量的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这样防止交叉感染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有的输液器为了防止钢针扎伤医务工作者,配备有钢针保护套,使用时拔掉钢针保护套即可使用,但由于钢针保护套比较细且与钢针完全分离,输液时钢针保护套无法妥善保管,易丢失。输液完成后,往往由于钢针保护套的丢失,钢针不得不暴露在外,易扎伤医务工作者和输液器回收人员,易造成交叉感染,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风险。且输液器上没有安全装置,当输液完成时,无法自动关闭输液管,空气易沿输液管进入到患者体内,对患者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输液器,钢针保护套与三通一体设置,便于钢针保护套的保存,降低钢针扎伤医务工作者的可能,提高输液器的安全性,降低医务工作者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输液器,包括针体、持针柄以及导管,所述针体包括钢针、三通以及隔离塞,所述导管与三通的中端连通,所述三通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钢针和隔离塞连通,所述持针柄安装在三通上远离导管的一侧,还包括钢针保护套,所述钢针保护套的上下两侧均开有滑动槽,所述钢针保护套外套于针体上且可沿水平方向在针体上往复滑动,所述三通的中端和持针柄分别内嵌于钢针保护套的两条滑动槽中且可沿水平方向在滑动槽内往复滑动。
可选地,所述滑动槽内壁安装有两条相对设置的具有弹性的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密封滑动槽。
可选地,所述导管上设置有莫菲氏滴管,所述莫菲氏滴管包括管身、T形的安全塞以及弹簧,所述管身内壁底部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隔离凸台,所述隔离凸台上开有通孔,所述安全塞的水平部分上设置有漂浮海绵,所述弹簧一端与漂浮海绵连接,另一端与隔离凸台连接,自然状态下,所述安全塞的竖直部分插入通孔内密封通孔,安全塞向上滑动,通孔打开,管身与导管连通。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安全输液器,包括针体、持针柄以及导管,所述针体包括钢针、三通以及隔离塞,还包括钢针保护套,所述钢针保护套的上下两侧均开有滑动槽,所述钢针保护套外套于针体上且可沿水平方向在针体上往复滑动,所述三通的中端和持针柄分别内嵌于钢针保护套的两条滑动槽中且可沿水平方向在滑动槽内往复滑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输液器,钢针保护套与三通一体设置,便于钢针保护套的保存,降低钢针扎伤医务工作者的可能,提高输液器的安全性,降低医务工作者的风险。
2、所述导管上设置有莫菲氏滴管,所述莫菲氏滴管包括管身、T形的安全塞以及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安全塞的竖直部分插入通孔内密封通孔,安全塞向上滑动,通孔打开,管身与导管连通。防止输液完成后,空气沿导管进入到患者体内,提高输液器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9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