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51290.0 | 申请日: | 201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60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魏巍巍;张宏新;姜少英;王雨;吴宏宇;姜勇;安县中;张臣雷;李建明;王博;左春明;李锦徽;宫博文;张洪瑀;吕宇航;潘钰淳;王彬伟;穆涵;李想;侯东孛;王中兴;王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体育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23/12 | 分类号: | A63B23/12;A63B7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11010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持拍类 体育运动 臂力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
基景技术
随着世界竞技运动的飞速发展,体育运动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为了不断提高运动水平,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十分关键,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现有体育运动中,较为常见的为持拍类体育运动。该类运动包括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运动,训练器材多为哑铃、握力器等器具,用于臂力训练,现有臂力训练器结构单一,握持部分多为手抓式,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在手拉后握不紧而脱落,进而引发安全事故。同时,现有手握式臂力训练器很难保证拉伸用力均匀,容易造成训练者运用错误的肌体肌肉群及不合理的韧带受力,产生不协调的整体运动,造成无效机体手里或生理做功,浪费体能和训练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训练目的。除此之外,现有臂力训练器上没有设置计时计数功能,训练者无法把握训练时间和强度,影响训练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环形握持柄、第二环形握持柄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上均设置有弹性段,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块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连接块另一侧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连杆通过第四连杆与所述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环形握持柄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环形握持柄连接,所述连接块内设置有控制器、显示屏和计时器,所述控制器内置计数器,所述第一环形握持柄内设置有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所述红外线测距传感器靠近所述第四连杆,所述红外线测距传感器与所述显示屏不在同一侧,所述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显示屏和计时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握持柄和所述第二环形握持柄上均设置有第一橡胶套。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握持柄和所述第二环形握持柄具有腔体,所述第一环形握持柄和所述第二环形握持柄上均开设有填料孔,所述填料孔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填料孔与所述显示屏在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弹性段为拉伸弹簧。
优选地,所述弹性段为弯曲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套上设有按摩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橡胶套上设置有荧光层。
优选地,所述第四连杆上设置有第二橡胶套。
优选地,所述连接块内还设置有音频播放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环形握持柄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环形握持柄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设置第一环形握持柄、第二环形握持柄及第一橡胶套使得臂力训练器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当学生进行臂力训练时,训练器受力弯曲,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每检测到一次障碍物,向控制器发送一次检测信号,控制器给计数器发送计数信号,计数器可以自动计统计训练器弯曲的次数,并将统计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同时计时器可记录训练的时间,使得训练的目标更加明确,提高学生进行训练的积极性、训练效率和训练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持拍类体育运动臂力训练器内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体育学院,未经沈阳体育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512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