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红外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720407721.3 | 申请日: | 2017-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7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伟;朱毅;杨聪;刘博文;张莉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大伟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陈敏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红外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触摸屏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红外触摸屏。
背景技术
红外触摸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用户的触摸。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屏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矩阵。用户在触摸屏幕时,手指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位置。
现有的红外触摸屏上的电路板多是直接黏牢在显示屏表面四周的,虽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这样的结构对整个红外触摸屏电路板的安装调试带来极大的不便,且不便于检修和维护。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装调试不方便,且不便于检修和维护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红外触摸屏,它可以实现安装调试方便,且便于检修和维护。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红外触摸屏,包括下屏体框和上屏体框,所述下屏体框和上屏体框通过螺丝相连,所述下屏体框上放置有显示屏屏体,所述显示屏屏体远离下屏体框的一侧四周放置有电路板外框,所述下屏体框上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有压紧板,且压紧板的下侧与显示屏屏体和电路板外框相抵,所述下屏体框上开设有相通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插有第一移动杆,且第一移动杆底端与压紧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移动杆上端呈扁平状,所述第二插槽内插有与第一移动杆对应的第二移动杆,且第二移动杆靠近第一移动杆的一端呈扁平状,所述第二移动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上屏体框上,所述下屏体框上还开设有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且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通过通孔相通,所述第四插槽与第二插槽相互连通,所述第三插槽内插有第三移动杆,所述第三移动杆固定连接在压紧板上,所述第四插槽内插有第四移动杆,且第四移动杆下端通过第二弹簧与第四插槽底部相连,所述第四移动杆上端转动连接有转动球,且转动球与第二移动杆相抵,所述通孔内插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钢球和第二钢球,所述第三移动杆开设有与第一钢球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四移动杆上开设有与第二钢球对应的第二卡槽,将电路板外框直接放置在显示屏屏体的四周,安装调试时,上屏体框上的第二移动杆插入第二插槽并通过转动球向下推动第四移动杆,从而使得第一钢球脱离第一卡槽,压紧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初步压紧显示屏屏体和电路板外框,第二移动杆继续向插槽内移动并推动第一移动杆向下移动,从而压紧板进一步压紧显示屏屏体和电路板外框,同时上屏体框将电路板外框压紧在显示屏屏体上,检修和维护时,取下上屏体框即可检修维护。
优选地,所述下屏体框与显示屏屏体之间安装有第一弹性条,下屏体框与显示屏屏体相抵时,第一弹性条有效的保护了显示屏屏体。
优选地,所述上屏体框与电路板外框之间安装有第二弹性条,上屏体框与电路板外框相抵时,第二弹性条有效的保护了电路板外框。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呈弧形结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呈弧形结构便于钢球卡入卡槽。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槽内固定安装有吸铁石,通过吸铁石便于将第二钢球吸入第二卡槽。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将电路板外框直接放置在显示屏屏体的四周,安装调试时,上屏体框上的第二移动杆插入第二插槽并通过转动球向下推动第四移动杆,从而使得第一钢球脱离第一卡槽,压紧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初步压紧显示屏屏体和电路板外框,第二移动杆继续向插槽内移动并推动第一移动杆向下移动,从而压紧板进一步压紧显示屏屏体和电路板外框,同时上屏体框将电路板外框压紧在显示屏屏体上,检修和维护时,取下上屏体框即可检修维护。
(2)下屏体框与显示屏屏体相抵时,第一弹性条有效的保护了显示屏屏体。
(3)上屏体框与电路板外框相抵时,第二弹性条有效的保护了电路板外框。
(4)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呈弧形结构便于钢球卡入卡槽。
(5)通过吸铁石便于将第二钢球吸入第二卡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大伟,未经刘大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407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