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繁殖保温孵化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8533.8 | 申请日: | 2017-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5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殷斌;梁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酒泉市绿苗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41/02 | 分类号: | A01K41/02;A01K4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5000 甘肃省酒泉市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繁殖 保温 孵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孵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繁殖保温孵化室。
背景技术
孵化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孵化一词,一般虽指卵生动物,但也适用于卵胎生动物。孵化是指动物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壳而出的现象。一批卵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称为孵化期。破膜时除各种机械作用外,大多数动物的胚胎,还证明有孵化酶的存在。这里的机械作用,除指胚体的屈伸动作外,尤其卵膜外裹有卵壳的一些动物,具有破坏卵壳的卵齿。孵化设备包括孵化器或孵化机,是一种实现恒温、恒湿的自动控制装置,广泛用于生物制品的试验和生产中,目的在于为各种胚提供适于生长发育的稳定条件。在现有技术中,孵化设备的大小以容胚量计算。现有孵化装置其结构较为复杂,孵化过程中不能对孵化程度不同的个体分开放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更实用的繁殖保温孵化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繁殖保温孵化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结构较为复杂和孵化过程中不能对孵化程度不同的个体分开放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繁殖保温孵化室,包括孵化室主体、孵化板、缓冲弹簧和观察口,所述孵化室主体的内侧镶嵌有加热管道,且加热管道的下方固定有热能反射板,所述孵化板设置于热能反射板的内侧,且孵化板的底侧安装有分隔室,所述分隔室的底端和温度调节装置相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安置于孵化室主体的底侧,且孵化室主体的右侧固定有孵化室门,所述观察口设置于孵化室门的表面,且孵化室门的外壁镶嵌有把手,所述孵化板的内侧固定有移动导轨,且移动导轨和固定杆相连接,所述孵化板的底端镶嵌有旋转盘,且旋转盘的底侧固定有安装凹槽。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道呈弯曲状排列。
优选的,所述孵化板呈凹槽状结构,且孵化板的外壁为软质帆布材料组成。
优选的,所述孵化室门的内圈镶嵌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设置有四个,且关于孵化板中轴线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繁殖保温孵化室结构简单新颖,在孵化室门的内圈镶嵌有密封圈,能够保证孵化过程的密闭性,减少孵化室内部温度的流失,其加热管道呈弯曲状排列,能够使热量分散的更为均匀,并且通过热能反射板可实时将热量反射至孵化板上方,使得热量得到最大化利用,其孵化板可随旋转盘进行旋转,使得孵化个体的各个角度都能够均匀受热,保证孵化过程的稳定性,固定杆的设计,可对孵化的个体进行固定,避免在孵化时产生位移,且固定杆可随移动导轨改变距离,适用于不同大小的个体,通过观察口可实时观察孵化程度,以便及时做出处理,大大提高了孵化室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孵化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孵化室主体,2、加热管道,3、热能反射板,4、孵化板,5、分隔室,6、温度调节装置,7、缓冲弹簧,8、密封圈,9、孵化室门,10、观察口,11、把手,12、移动导轨,13、固定杆,14、旋转盘,15、安装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酒泉市绿苗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酒泉市绿苗苗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85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孵化机风门进风控制的风门罩
- 下一篇:一种循环式鸭蛋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