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藏车专用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43075.9 | 申请日: | 2017-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9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姚秋峰;叶建明;刘光祥;兰晓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立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3261 | 代理人: | 曾祥兵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丽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藏车 专用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藏车专用冷凝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冷藏车的冷凝器体积庞大,无论置于车厢和车头之间或是车底都会因为空间狭窄从而导致安装不便、散热不佳等一系列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超薄冷藏车专用冷凝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藏车专用冷凝器,包括罩壳和设置于罩壳上的冷凝器,冷凝器包括左集流管、右集流管、储液干燥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左集流管和右集流管之间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为扁平的弧形管,各所述换热管两两排列成筒状,该两排列成筒状的所述换热管两侧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该两排列成筒状的所述换热管之间还连接多片支架,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还设有多个微型风机,各所述两两排列成筒状的换热管的一端还都设有一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都通过风管与对应的所述微型风机相连接,所述储液干燥器设置于所述罩壳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的正面、上方、下方及左右两侧都设有条形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朝向并紧贴罩壳正面的通风口设置。
进一步地,各所述微型风机设置于所述罩壳内的左侧。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架为长条状的星形支架,在起到稳固换热管作用的同时,还起到换热翅片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换热管设计为弧形管,两换热管组成一筒状,该筒状的结构一端设置出风口,通过微型风机进行辅助排风,使本实用新型在做轻做薄的前提下仍可保持最佳的换热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各部件布局合理紧凑,极大压缩了对安装空间的需求,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冷藏车专用冷凝器,包括罩壳1和设置于罩壳1上的冷凝器,冷凝器包括左集流管2、右集流管3、储液干燥器4以及设置于所述左集流管2和右集流管3之间的换热管5,所述换热管5为扁平的弧形管,各所述换热管5两两排列成筒状,该两排列成筒状的所述换热管5两侧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形成散热通道6,该两排列成筒状的所述换热管5之间还连接多片支架7,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还设有多个微型风机8,各所述两两排列成筒状的换热管5的一端还都设有一出风口9,所述出风口9都通过风管10与对应的所述微型风机8相连接,所述储液干燥器4设置于所述罩壳1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1的正面、上方、下方及左右两侧都设有条形通风口11。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通道6朝向并紧贴罩壳1正面的通风口11设置。
进一步地,各所述微型风机8设置于所述罩壳1内的左侧。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架7为长条状的星形支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立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立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430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