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14005.0 | 申请日: | 2017-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3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富;李永能;吴志蕾;贾丹;朱海礁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53 | 代理人: | 李中强 |
地址: | 65020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丝尾鳠 二级 培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属于丝尾鳠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 )是云南六大名鱼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土著鱼类,分类上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在马来西亚称Baung,是马来西亚著名的游钓和食用鱼类。在国内,仅分布于澜沧江水系的支流中,澜沧江干流中少见,为云南的土著种,地方名称为长胡子鱼。丝尾鳠体色美观,背部为青色,体侧泛淡蓝色,逐渐转浅,至腹部为白色。其肉质细嫩雪白,味道鲜美,无肌间刺、腹膜为白色,最大个体可达10千克以上。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等地属最名贵的野生鱼类之一。同时,由于其外型美观,可作为观赏鱼。
丝尾鳠鱼苗一般需要经过孵化槽、一级培育池、二级培育池的培育后,才能转入池塘培育,其中,丝尾鳠二级培育得好,能够直接缩短丝尾鳠转入池塘培育的时间,但二级培育池内水质易变坏,加注的鱼苗微流水剩料、粪便对水质污染大,应及时清除,一般每天排污换水一次,但在换水过程中,培育池底部容易产生涡流,丝尾鳠鱼苗容易受伤;培育池换水频率高,如果将排出的水直接排放,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培育池底部氧气含量较少,,培育期间期丝尾鳠鱼苗常会因为缺氧而死亡,增加了养殖户的成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克服现有培育池存在的缺陷,完善培育池的功能,满足养殖人员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缓冲区内的污水能够从孔板进入排污区进行集中处理,并将丝尾鳠鱼苗阻挡在缓冲区,防止鱼苗受伤和逃逸;出水管的水流入到沉淀池Ⅰ和沉淀池Ⅱ中沉淀分离后,流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实现了培育池本体内养殖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增氧机可将外界空气通过充气软管直接吹到培育池本体底部,增加水体的含氧量,解决培育池本体内的丝尾鳠缺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所述的用于丝尾鳠的二级培育池包括培育池本体、出水管、排水管、水泵、沉淀池Ⅰ、沉淀池Ⅱ、消毒池、增氧装置;所述培育池本体底部截面呈V形,培育池本体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安装有孔板,孔板、培育池本体底部、培育池本体侧壁之间的区域形成缓冲区,两个孔板上安装有弧形板,弧形板、两个孔板以及培育池本体底部之间的区域形成排污区;排污区中部位置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排水管连通,排水管与沉淀池Ⅰ连接,排水管上设有水泵,沉淀池Ⅰ安装在沉淀池Ⅱ的内侧壁上,沉淀池Ⅰ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溢水口Ⅰ,溢水口Ⅰ上连接有导水管Ⅰ,导水管Ⅰ伸入沉淀池Ⅱ内,沉淀池Ⅱ靠近顶部位置设有溢水口Ⅱ,溢水口Ⅱ上连接有导水管Ⅱ,导水管Ⅱ与设置在培育池本体外壁上的消毒池连接,消毒池通过溢水口Ⅲ与培育池本体连通,消毒池上还连接有进水管,进水管与外部水源连接,消毒池顶部安装有紫外灯,紫外灯与外部电源连接;培育池本体内还设有增氧装置,增氧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环、充气软管、曝气孔、增氧机,所述固定板安装在弧形板上,充气软管的一端呈S形通过固定环固定在固定板上,充气软管的另一端与培育池本体外的增氧机连接,固定板上的充气软管上开设有曝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孔板采用混泥土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紫外灯外套设有石英灯罩。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管包括出水筛管、出水筛孔、内管,所述内管设置在出水筛管内,出水筛管上均匀间隔开设有出水筛孔。
进一步地,所述内管与出水筛管的间距为2-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饲料以及丝尾鳠鱼苗的粪便能够沿弧形板滑落到缓冲区内,缓冲区内的污水能够从孔板进入排污区进行集中处理,并将丝尾鳠鱼苗阻挡在缓冲区,防止鱼苗受伤和逃逸。
2、排污区的水通过出水筛管表面上设置的出水筛孔流入出水筛管与内管间隙,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防止产生漩涡,出水管的水流入到沉淀池Ⅰ和沉淀池Ⅱ中沉淀分离后,流入消毒池进行消毒,实现了培育池本体内养殖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防止环境污染。
3、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带有微小曝气孔的充气软管,利用增氧机可将外界空气通过充气软管直接吹到培育池本体底部,增加水体的含氧量,解决培育池本体内的丝尾鳠缺氧的问题,保持水中溶氧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培育池本体的俯视图;
图3为出水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充气软管的固定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140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花盆式观赏鱼缸
- 下一篇:公交站台/牌用的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