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弦乐器的拾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303693.0 | 申请日: | 2017-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8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洸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秦小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弦乐器 拾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拾音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来撷取弦乐器声音的适用于弦乐器的拾音器。
背景技术
现有在演奏例如:木吉他、尤克里里(ukulele)、提琴类等等的弦乐器时,为了让声音传送到更远的地方,有时会将具有撷取声音功能的拾音装置架设在例如麦克风支架等等的物品上,通过调整该支架的高度,使该拾音装置邻近该弦乐器的一个共鸣箱,就可以达到近距离撷取声音的目的。但由于表演者在演奏弦乐器的过程中,经常会相对于固定不动的支架移动,所以将拾音装置安装在该麦克风支架上,无法达到较佳的收音质量。
为了改善以上的缺失,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535386号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以将一个拾音装置搭挂在一个弦乐器上的拾音架,所述拾音架包含一个可以跨接在该弦乐器的一个响板上的跨接座,以及至少一个可以将该拾音装置搭接在该跨接座上的缓冲单元,利用该缓冲单元将该拾音装置安装在该跨接座上,可以让该拾音装置随着该弦乐器移动,以提高收音质量。
前述实用新型虽然具有较佳的收音质量,但是该拾音架的该跨接座必需与该响板紧密夹接,才能将拾音装置稳固的搭挂在该响板上,两者之间产生接触摩擦是无法难免的。虽然在制造时可以选用硬度较低的材料来制造该跨接座,以降低该跨接座与该响板之间的摩擦,但如果跨接座的材质太软,也会影响架设的稳固性,两者难以兼顾。在使用该拾音架的过程中有刮伤该弦乐器疑虑的情况下,使用者就不太愿意在高价或具有历史价值的弦乐器使用该拾音架。所以如何在不破坏该弦乐器外观的情况下,将该拾音装置稳固的搭接在该弦乐器上,为该领域待改进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适用于弦乐器的拾音器。
本实用新型的拾音器适用于弦乐器,该弦乐器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共鸣空间的共鸣箱,该共鸣箱具有一个响孔,而该拾音器安装在该弦乐器的该共鸣空间内,并包含:一个基座、一个安装在该基座上的拾音单元,以及一个将该基座黏结在该共鸣箱上的黏结件,该基座具有一个基部,该拾音单元具有一个邻近该共鸣箱的该响孔的拾音头、一条将该拾音头与该基座连接的连接管套,以及一个与该拾音头电连接且一端突出该基座的电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拾音器,其中,该基座的该基部具有一个供该黏结件结合的第一基面、一个第二基面,以及一个连接在该第一基面及该第二基面之间的围绕面,而该基座还具有一个由第二基面往远离该第一基面方向突出的延伸管部,该拾音单元的该连接管套是连接在该基座的该延伸管部与该拾音头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拾音器,其中,该基座的该第二基面相对于该第一基面倾斜,而该延伸管部沿着一个突伸方向延伸,该突伸方向与该第一基面垂直,或者与该第二基面垂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拾音器,其中,该基座的该第一基面具有一个电线导槽,该电线导槽是由该第一基面的中间往该围绕面延伸,而该电线的一端通过该连接管套后与该拾音头电连接,另一端穿入该电线导槽后往该围绕面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拾音器,其中,该拾音单元的该电线的一端通过该连接管套后与该拾音头电连接,另一端由该基座的该围绕面突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拾音器,其中,该拾音单元的该连接管套为挠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该黏结件将该基座及该拾音单元安装在该弦乐器的该共鸣空间内,除了结构简单、可以提高收音的质量外,也可以避免该拾音器在使用过程破坏该弦乐器的外观。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拾音器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前视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使用状态参考图,说明该拾音器安装在一个弦乐器内的情况;
图3是该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后视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拾音器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侧视示意图,说明该拾音器与该弦乐器的一个响板的对应关系;
图5是本实用新型拾音器的一个第三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303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系统和显示方法
- 下一篇:耳塞、无线耳塞以及电子设备